分卷阅读170
“哎,鸣蛇那家伙,想要困住这尸将军也不提前知会我一声,那时我正好在义园闲逛,谁料遭此大祸,足足被困了五十年哟。”
“不对。”眼见亦真与这刚认识的太岁聊得不亦乐乎,只怕下一刻便要称兄道弟,闻卿出声打断,“以鸣蛇本领,杀死一只沉睡的活尸易如反掌,然而他却舍近求远,设蟠蛇困阵将其束缚数十年。尸将军又恰巧在今日子时苏醒……”
太岁笑声一断。
“妖修一族,最重情意。若你果真与鸣蛇是交心挚友,他不会无端将你弃在阵中。”闻卿眉头越皱越紧,“这蟠蛇阵只有本座能进入。你和鸣蛇里应外合,莫非在此守株待兔,有事相求?”
第136章 阳谋 2
闻卿此话刚一问出,众人竟从这松塔模样的太岁脸上,看出了几分凝重。
然而,太岁嘴上仍旧打着哈哈:“我能有什么图谋?天地之间有灵之物众多,你们却独独分出人、妖、鬼、尸四族,将我太岁一族排除在外,不就是因为在你们看来,我们‘没脑子’?不过,说起这个,我的确满腹不服,当初你们人族私自定下‘三界四族’的统称,又何曾问过我的意见……”
太岁喋喋不休,分明故意打岔,亦真却听得认真,不时应和两声。闻卿原本因太岁好歹活了三千年,敬他是前辈,因此想要给他留几分情面,此刻听太岁与亦真一唱一和说得越来越离谱,只得放软姿态,与伏季识海传音,将其中关键一一陈情,想要“求”伏季帮他。
伏季似乎对他的主动示弱十分受用,一声冷笑,一脚踩住太岁身体,等那圆滚滚的身体向上弹起,一把抓住肥大的尾部,将他倒提而起。
“哎哟哟,头晕!”太岁速度虽快,但因没有四肢,行动时又十分笨拙,此刻头上脚下,竟一时挣脱不得。
“太岁!”闻卿一声怒喝,“你有三千年记忆,鸣蛇则是正魔大战的幸存者,三界修士,无论人修妖修,稍有名望者,你们不可能不认得。更何况……”
说到此处,闻卿压低了声音,看向尸将军。
“嗬──”似乎也察觉到众人正在谈论自己,尸将军鼻孔微张,喷出热气。然而神情茫然,显然并不明白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更何况,火凤死于凤鸣山。”闻卿继续说道。
五百年前,正魔大战激战愈酣,人修妖修摒弃千年仇怨,共迎魔族敌寇。其时战场两分,人修杀敌,妖修则分散于山林洞窟,捣毁魔族据点。
而这凤鸣山,便是魔族重要据点之一。
正道战场焦灼之际,后方的妖修却探得情报,溃逃的魔族将在凤鸣山密会。分管凤鸣山一带的众妖修合议后,孤军深入凤鸣山,想要将魔族一网打尽。岂料误入魔族幻阵,险些全军覆没。危急关头,亦真卜算出战场变化,与火凤紧急驰援,火凤化身大鹏鸟,以全身精血为祭,引天火现世,才为众人烧出一条血路。
若非火凤献身,正魔大战到底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火凤……”似乎想到伤心处,亦真抬臂,在眼前抹了抹。
“嗬──”尸将军撕下衣袖,拽着亦真的手,将自己袖口塞到他手心,又在亦真的脸上比划两下,似乎在示意他——“用这个擦”。
亦真呆呆捏着那断去一截的袖口,破涕为笑。
“你小时候就呆呆的,现在更呆啦。”尸将军的殓衣早被鲜血沤透,亦真却像是得了宝贝,揣在怀里。
“此人胸前血契印记,绝非巧合。”闻卿又道。
闻卿言辞淡淡,然而仅这几句话,太岁的表情慢慢从最初的镇定自如变得惊恐。
“你……”
“本座说过,妖修一族,一向以情义为先。”闻卿直接打断太岁,“火凤大义,以一死换妖修全族生,是所有妖修的恩人,霍峰将军乃火凤转世,鸣蛇不可能弃之于不顾。
“若本座所料不差,鸣蛇在发现傀儡以霍峰尸身做测试后,便与你有了这番设计。
“将本座引入阵中,再巧言令色,诓骗本座将尸将军带出去,让本座以为受恩于你……”
说到此处,闻卿忽然抬眼,黝黑双瞳之中,青黑色鬼气一闪而过,犹如蛰伏已久的猎手,终于露出獠牙利爪。
“现在,是你有求于本座。若还敢惺惺作态──”
闻卿一把抽出地面子午长剑,剑芒闪过,直指尸将军头颅:“休怪本座无情。”
众人皆是一愣。
然而反应过来之后,却依旧没人去拦:伏季置身事外,乐得轻松;太岁没手没脚,自然拦阻不得;至于亦真,虽然心焦,可火凤已死,霍峰也死了,现在站在众人面前的,是个白纸一般的活尸,修真正道对于尸族态度一向暧昧,几乎将尸等同于魔,一言不合将尸族杀了反而是匡扶正义,他之前与那妖修犟嘴已是胡搅蛮缠,又怎敢违拗师兄?
闻卿气势凛凛,见太岁一言不发,剑尖再次向前一吐,已然刺向尸将军脖颈。
尸将军疑惑转头,亦真一把按住他,缓缓摇头。
那太岁见状,却反而长吁一口气,释然一笑:“早听闻‘逍遥剑’闻卿不但天纵奇才,更料事如神,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闻卿脸色登时 冷若寒霜。
“先别急着否定。”太岁道,“闻卿,你所料不差。我原本的确打算以因果相挟,要你为我办事。但你既然能立刻看破,便说明我与鸣蛇当时并未看错你。”
“你知道妖人是谁。”
“此事有关天机,我就算说了,天道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再让你们忘记。”
“天道已崩。”闻卿道,“五百年前不周天柱倒塌,三界灵气溃散,你不可能不知。”
太岁“嘿嘿”一笑:“都说天道崩毁,可为何卜算术仍然有效?”
这一问,闻卿忽然顿住,垂眸不语,反倒是亦真追问道:“三界灵气如此稀薄,又作何解释?”
“谁告诉你,灵气衰微与天道有关?”
亦真一噎:“……修真者……循天道而行,感悟天机,引灵气入体,方能锻体淬骨,飞升成仙。可现在灵气都没了,飞升无路,这不就是天道不许……”
太岁眼珠一转,脸上现出几分玄妙表情:“小子,你自诩道法修得好,那我便考考你,天地灵气从何而来?”
“万物……万物有灵……”亦真瞟了一眼闻卿,见闻卿向他点头,便又壮着胆子继续说下去,“天地初开而生道,道生混沌,混沌开而有清浊二气,而这清浊两气相生相化,便有山川大泽,鸟兽虫鱼。万物有灵,而生灵泉,那便是灵气根源……”
亦真愈向下说,声音愈小,似乎也终于发现了那句“天道崩塌,而灵气溃散”的不通之处。
太岁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