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个月的时间内,西街原有的居民住户都陆陆续续搬走了。
继而,西街的那些租户也陆陆续续退出了西街。
原本人满为患的西街一瞬间便变得清冷。
再然后,西街便传来了拆房和建房的动静,这些动静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如同春天的一场雷雨,这动静轰轰烈烈,在停下来之后,再看西街,已经如同雷雨过后的春笋一般,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新鲜面貌。
而在西街耗建的这段时间内,余鱼带着六子等人转移了阵地。
他们去了北村。
在去之前,平头已经在那里打点好了新的地盘,硬生生从江家的势力底下,匀出了一半的地盘,让原本西街的一些租户,和先前参与了第一次“揍”刘闽南的民工们在那个地方开店,生根发芽。
而余鱼的办事地点,便也从西街变成了北村。
这里也建起了新的华燕ktv和景天大酒店,只不过是北村分店。
余鱼的红木柜台也被搬了过去。
这处虽然叫北村,但实际上比起西街的板子楼那一块更加的发达。
只是这里也更加的凶险,因为发达,自从来到这边之后,他们和江家的势力便势同水火,可不知怎么,北村的江家势力,竟然从未主动找过他们这边的麻烦,如同收到了什么指令一般。
可尽管如此,手下一些年轻人也总会时不时地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只不过没有升级到要火并的程度,都是一些小打小闹。
至于余鱼,也不常常出现在红木柜台后头了,而坐在红木柜台后头的人,变成了陈海封。
六子是跟着余鱼贴身走的。
余鱼现在的目标不是北村,而是舒南手底下的产业。
正如余鱼对六子说的那样:“我爸要我煮的饭我已经煮好了,接下来就是让他把锅子、铲子还有整个厨房,都一步步匀给我。”
舒南手底下的造船业,就是她要余景天第一个匀给她的东西。
*
一年后,在去造船厂的路上,余鱼接到了来自周许年的电话。
电话里,余鱼听到周许年的声音有些焦虑。
“你现在674国道上面?”
余鱼:“嗯,怎么了?”
“把车子停下来,赶紧走,我刚刚得到消息,舒南已经派人安排了事故。”
余鱼却比周许年想象地态度冷静得多。
“事故?什么事故?”
“应该是车祸。”
“不用担心,今天我会毫发无损地过去。”
余鱼的声音淡然,可是周许年却做不到这样。
“付丽云和六子都听到了周许年带情绪的声音,周许年因为激动,声音变得很大。
余鱼:“许哥,你把我当什么了,舒南他怎么动得了我,他在玉城做什么,在哪个餐馆吃饭,我都清楚。”
余鱼的声音带着点轻笑。
挂掉了电话,余鱼将已经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给六子,六子打开窗户对外面拍了张照。
前五辆车后五辆一模一样的车型排成长龙,两辆轿车在前面开道,再前面,是两辆重装的大卡车开道。
如果有任何车子撞上来,都是粉身碎骨的代价。
路上的车辆看到了,都要退避三舍。
舒南安排的车子,敢撞上来么。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10-14 09:11:23~2023-10-15 09:20: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鑫鑫 20瓶;晏 12瓶;惠语 5瓶;西顾、Oreo酱ovo、:(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0章 唇亡啊齿寒
◎10.16更新◎
那辆车没有出现。
或者说出现了。但是无法制造事故。
因为在前面开道的两辆卡车上, 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对于迎面驶来的每一辆车,每一个拐角突然出现的车,都有所记录, 等这次造船厂之行结束之后, 余鱼只要让人细心地翻看中途的所有拍摄画面, 便能精准找到那辆不对劲的车。
舒南面色黑沉地带着造船厂的所有员工,等着余鱼的来临。
舒南当然收到了消息,事故没有制造成功。
“老板……那位还来么?”
约定好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可现在已经十点半了。
造船厂的经理这么问道。
舒南摆了摆手, 经理有些讪讪地朝后退了一步。
不远处便出现了汽车的鸣笛声。
紧跟着,拐角处便令人惊愕的车队。
尽管舒南见过世面,也依旧因为这巨大的阵仗而眯起了眼睛。
甚至,舒南听到身后的员工队伍里传来了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天哪?都是xx牌子的车。”
“听说是余总的小儿子?”
“小少爷阵仗是这么大的吗?我倒是也听过一些传闻。”
类似的窃窃私语, 不断传入舒南的耳朵里。
最使人震撼的是那两辆巨型的卡车,驶入场地的时候, 似乎整个场地的地面都传来了微微的震颤感。
舒南终于知道自己找的那亡命之徒在电话里传来的无助的回答“撞不了”是什么意思了。
余鱼没有坐她常坐的那辆车,那一队长长的轿车型号都一样,车牌号也是陌生的。
除了能辨别出这是余鱼出行的车队, 既插入不进去制造事故,也无法辨认这长长的车队里,到底哪一辆是余鱼那一辆车。
一群轿车整齐地停了下来,有人开门, 余鱼安然无恙地下了车。
而余鱼的那些手下们, 也齐刷刷地下了车。
几年过去了, 余鱼的审美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太多的变化, 只是穿得更低调了些。
依旧是棕色的唐服外套, 里头是丝绸花衬衫,只不过是暗色的。
右手手腕上带着一串暗红色的佛珠,似乎在众多的手串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她最喜爱的那一串珠子,因为那上头带着一层莹润的光泽,似乎常被其主人摩挲。那串红色的珠子,衬托得她的手腕带着一种抓眼的苍白。
依旧和几年前类似的装束。
可隔一段时间再见,余鱼身上的气质好像总是在发生某种变化。
若说余鱼刚刚穿越过来的那天,在餐桌上穿着类似的装束给舒南的感觉是稚嫩中带着几分不合时宜,就好像是小孩穿大人衣服那样,而如今再看余鱼的时候,那衣服穿在她身上,她哪怕和善地笑着,却也给人一种不敢与她大声讲话的压迫感。
这种感觉舒南在余景天身上感受到过。
在还年少的时候,舒南每次进余景天书房,听余景天训话,便是这种感觉。
余鱼的审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