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结和提问。为了议题的时长考虑,内容有一定的详略变化。
当然,要是其他两人觉得自己也能够应付的话,也可以选择回答,李筠只是那个负责兜底的人,这也是秦浩和黎绵这几个月形成的共识。
他们发现不能以常人的情况去推断李筠的知识面,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早就已经是两人的“前辈”了。
很快,随着两人的讲解,所有人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魏海却还在嘴里碎碎念这次的议题,觉得她们三人在藏着掖着什么东西,这个议题不清不楚,根本就看不出具体的主题和内容,也不清楚他们得到深紫外光源是怎么取得的,真实性待考证。
只有当李筠开始出声的时候,他才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在台上。
听着对方有理有据的讲解,他却还是一意孤行,在李筠问出:“不知道台下各位同志有没有什么地方想要询问的?”
下一秒,台下伸出无数只手,魏海看到自己所在的角落,更是愤愤不平,要不是李筠他导师不会伤了屁股,他也不会伤了脚,现在待着这个角落,说不准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他所想的一般,李筠第一眼看到的还是坐在前面的人,加上话筒的原因,她也只能选择在前排的人,看着举手的年轻姑娘,李筠对着话筒喊道:
“这位身着军绿色大衣的姑娘请提问!”
因为距离不远,姑娘也不用怎么扯着嗓子说话,听到自己是第一个提问的,许慧差点激动地跳起来。
而后在同行人鼓励的眼神中,缓缓站起身,看着李筠说:
“李同志你好!我是来自燕山研究所的许慧,我想问的问题是:你们刚刚只是描述了对于ArF探索的过程,对于其他惰性气体与卤素气体的化合物在同样的条件下,有没有相同的变化呢?效果如何?”
因为李筠三人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匆匆略过,没有怎么具体说清楚。
这部分的操作是秦浩进行的,听到提问相关部分,他立即站出来,解释道:
“这是自然的,我们前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单质,但是都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为此,我们之前才决定分析其他的化合物。至于许同志提到的其他类似化合物,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有KrF、XeF2……”
听着就知道三人肯定对于实验过程十分了解,大家也明白了为何选择ArF,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接着大家又陆陆续续交流了许多相关内容。
因为在同一时间内,许多研究所都在对波长更多的紫外光源进行探索,但是最终首次成功出现在众人眼里的就是李筠三人组。
面对先驱者,大家都是有许多的话题想要进行交流,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而魏海看着逐渐吵闹起来的会场,心情更加烦躁,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他觉得自己继续这样守株待兔下去,估计就要眼睁睁地看着李筠这样的骗子跑了。
此时也来不及顾及自己刚刚上过的脚,对着身旁的杨宇教授匆匆留下一句:“老师,我去前面提几个问题。”
“去吧,年轻人就要多交流。”
话还没说完,魏海就踉踉跄跄地往前面走去,看得杨宇忍不住皱眉,心想:这次魏海怎么那么心急?有点没礼貌。
魏海心中此时已经被兴奋和得意所充盈,哪还来得及想其他的,顶着一群人惊讶的眼神,迅速快步走到第二排的一个空位上。
因为之前会场的人太多,站起来也无法看清楚前面的情况,因此这个空位就一直留在这里。
魏海看到后,却觉得上天都在帮自己的,直接举手,也不管此时台上的人有没有在提问。
很快,他的这个特殊表现就被秦浩看在眼里,看着对方如此积极的样子,他也不愿意磨灭同辈的热情,对着话筒喊道:
“那就请第一排最靠左侧的这个男生提问,我看你举手好一会儿,再不喊你手都要酸了。”
全场顿时因为这句话而哄堂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明明是一个解闷的玩笑话,听在魏海耳朵里却是对于自己的贬低,他当即冷着一张脸站出来,不满地看着台上三个人。
站起来的那一刻,黎绵和李筠立刻认出这就是那天在校门口丢脸的徒弟。
魏海此时却顾不得那么多,直接用自己最大的声音说:“我是来自海市物理研究所的魏海,之前是在富尼物理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
此言一出,整个会场的年轻人都把自己的眼睛锁定在魏海身上。
此时在大家的认知中,要想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最好还是在国外读书比较好。
而这个魏海可以在名誉中外的富尼物理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那么他的本事该有多大啊。
虽然在自己的记忆中没有对于这个名字的印象,可不妨碍大家对于魏海的羡慕和崇拜,这对于在场的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达到不了的成就。
这时李筠也想了魏海这个名字,特别是将两所研究所一起说明之后,她更是清楚,这个人肯定是冲着自己来的。
魏海也没有辜负她的期待,在享受完一番同龄人的羡慕之后,立刻把矛头指向台上的李筠。
“咳咳!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前年年末李筠同志有在《物理学报》发表了关于半导体器件电路设计的相关论文。而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带领团队发现了ArF准分子激光,我说的有错吗?”
“没错,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同行在背后默默的关注我这么一个新人,魏同志真是眼明心亮。”
这句话只要一听就知道是反讽。
魏海也不甘示弱,继续大声质问道:“不知道李同志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发表两篇如此核心且跨度如此之大的论文是如何做到的?”
只要是深入一个领域久了,大家都会明白专精一道才能不断向前。
而李筠一看就年纪很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有如此成就,的确实让人侧目的后起之秀。
而魏海的问题听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论文这种东西,不是别人看着写出来的,私底下有什么猫腻也不是不可能。
再加上今天这个议题是三个人一起出现,藏一个不做事的人也是非常容易的。
瞬间全场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李筠身上,想要看她怎么回答这个稍有不慎就身败名裂的问题。
只能说底气就是自己给的,李筠微微勾起嘴角,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聚集而来的视线,缓缓开口道:
“首先多谢魏通知的关心。我想说的是,如果魏通知真的有仔细阅读我的第一篇论文的话,就会发现,我里面描述的主题不是电路设计,更多的是在探讨如何将其与现有的图像输入设备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