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9


,学渣比较多,初代学渣大阿哥早脱离苦海,目前在兵部忙活,康熙觉得都是他的种,就算是学问差点,还有大阿哥的标杆在这里竖着,其他孩子顶多也就是如他一样。

只能说,他想多了,没有最渣,只有更渣,代表人选就是十阿哥,比他略逊一筹的就是五阿哥,九阿哥虽然看着机灵些,但是只对算术感兴趣,识字水平和十阿哥一模一样。

而且原先进学颇为聪明的八阿哥这两年也被影响,也变笨了。

这几个阿哥简直和没开窍似的,每次考核他们功课,都能让康熙气个半死,颇有佟安宁的威力。

佟安宁:……

为什么拿她举例子!

这不,到了考核的日子,茉雅奇带着几个姐妹趴在窗户口,手边放着瓜子、点心、花生,幸灾乐祸地看着五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他们被训了狗血淋头。

五阿哥因为年纪最大,承担了大部分火力,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他们现在年岁还小,康熙要拿捏分寸,不能太过严厉,免得打击了小孩的信心。

所以就出现了这一幕,骂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时,其中有一半内容的主角都是五阿哥。

茉雅奇看着五阿哥被当成反面教材,被皇阿玛在小十、小九他们面前立威,捂嘴吃吃笑。

学渣四人组乖乖地站在康熙跟前,耳朵听着,但是目光已经有些游离,和窗户旁的茉雅奇他们挤眉弄眼。

康熙见状,将书卷成筒,一人敲了一下。

“哎哟!皇阿玛,你就是再打,我也不会开窍。”十阿哥挠了挠头。

康熙额头青筋微跳,闭眸深呼吸一次,指了指墙角,示意四人给他老实站着。

四人见终于结束折磨了,欢天喜地地站到了靠窗的墙侧,露出和茉雅奇他们一样的神态,角色转变十分自如。

康熙:……

他再次深呼吸,努力安慰他,龙生龙,凤生凤,这些孩子还小,只是没开窍,大过年的不能太过严厉,佟安宁说过,要对他们有耐心。

接着康熙就来个眼不见为净,继续考核胤祚他们,还好,胤祚,七阿哥没让他失望。

不过……康熙冷瞥了一眼墙边咧嘴笑的十阿哥、和五阿哥玩踩鞋的九阿哥、给茉雅奇剥瓜子的八阿哥,脑门青筋啪啪直跳。

二比四的结果,实在太凄惨了。

他堂堂大清皇帝,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等到来年,一定要让陈廷敬盯紧些,争取让他们开窍。

十阿哥感觉康熙瞧他们的眼神冷飕飕的,身子后仰,贴在窗户旁,小声询问茉雅奇:“八姐姐,你觉不觉得皇阿玛的眼神好可怕?”

茉雅奇揪着他的小辫子,笑道:“那是对你们,小十,你要努力读书哦。”

十阿哥耷拉着肩,摇头晃脑道:“可是上课好难!”

他也整天念,但是书本上的文字大多过嘴就忘了,师傅教授的内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还好,额娘不逼他,他学成什么样子都可以。

额娘说,无论他聪敏还是笨蛋,皇阿玛顶多就是生点气,又不会下重手。

茉雅奇歪头:“难吗?”

十阿哥掰着手指道:“满汉蒙三种字在我脑子里打架,还要学些外语,好难。”

茉雅奇见状,摸了摸他的脑袋,塞给他一块糖,“好了,反正皇阿玛也考核完了,挨骂你也撑下了,今年就结束了。”

十阿哥赞同地点头。

这边康熙被这一大一小的谈话弄得无语,抬手按了按额头,亏他自认雄才伟略,可是在子女教育上,也有深深的无奈啊。

……

康熙三十四年,正月还没有过完,后宫又接连报喜,宜妃妹妹郭络罗贵人有了身孕,庶妃章佳氏怀孕,袁贵人也有了身孕。

佟安宁听得已经麻木了,今年是乙亥猪年,又不是龙年,怎么一个个来的那么急,宫中这么多孕妇,开个妇产医院都行了。

一下七个孕妇,内务府那边能招呼过来吗?

可能因为宫里的孕妇一下子太多了,各种地位的都有,许多人也不自恃身份了,也不觉得金贵了,众人还算老实,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屋里养胎。

第195章

二月,康熙带着群臣去天坛告祭天地、宗庙、社稷,重修太和殿工程开始,群臣转移到养心殿上朝。

二月中旬,德嫔的胎儿没保住,而且还伤了身子,经过太医诊断,是因为这两年生育太频繁,造成此胎虚弱,没法抱住,德嫔也怨不到别人。

四月,山西平阳府发生地震,房舍倒塌无数,山西巡抚第一时间向朝廷奏报,康熙接到消息后,立马派遣官员前去勘察情况。

情况要比他想象的严重,平阳府屋宇尽数倾毁,人口死伤严重,可谓是人间炼狱。

此种景象,让康熙回想起康熙十八年的情景,连忙左都御史马齐前往平阳府赈灾。

马齐到了当地后,向康熙汇报,当地有不少游散人士借端抢夺,甚至还有一些兵丁也参与在内,乘火打劫,扰乱百姓。

康熙见状,就命令大阿哥和总兵周复兴亲自带兵前往受灾地区安抚民众,维持秩序。

六月上旬,大阿哥和马齐归来,其中山西巡抚噶尔图因为救灾过程中渎职,被革职查办,念在其过往功绩上,没有交由刑部。

大阿哥也因为此事荣升直郡王,封入镶蓝旗,一时间风头无两。

对于大阿哥很快获封直郡王的事情,康熙曾经给佟安宁提过一嘴原因,无非就是想大阿哥尽快掌握镶蓝旗权利,巩固皇权,之后二阿哥、三阿哥他们同样也有。

佟安宁估计等到胤祚长大出宫开府后,也会很快获封爵位和八旗领民。

康熙想集中权利,将天下都掌控在手,这是每个当帝王的人都会想要的成就,其实清朝从建国开始,权利的分配一直在变化。

众所周知,清朝的基础支柱是八旗,由宗室成员各领一旗,为清朝开疆扩土,所以一开始由八旗旗主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大权独揽。

虽然当时的权利也在爱新觉罗一族中,不过分散在统领八旗的诸王中,这种情况下,皇帝当得就有点憋屈,然后清太宗才要集权,设立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一般皇帝本人旗籍列在镶黄旗。

而这种权利分散在宗室的制度,也让多尔衮成为独揽大权的摄政王。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多尔衮独揽大权后,打压宗室诸王,给后面顺治帝亲政、集权打下了不小的基础,所以在顺治帝亲政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就小了。

而后是四大辅臣掌握朝局,康熙亲政后,也一直在不断的集权,想要将八旗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现下有了儿子,就想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再说他儿子多,等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