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5


其是他的亲弟弟,未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反对,最终未能迁都。

而赵光义反对的理由?是:虽然开?封没有天险可守。

但没事,君王在德不?在险。

易安居士知?道姜官家对古文造诣平平,还特意给她解释了一下这句话。

这原是战国时,吴起说过?的话,大致意思是:国家安定,靠的是君王的德政,而不?是依靠天险。

名师一对一辅导后的姜离:……

汉唐尚要依凭天险抵御外敌守卫国都,而以宋的武德却说出来这句‘不?必管他’,实在是有点阴间搞笑了。

以至于后世还有人说,北宋灭亡,也少不?了高?粱河车神赵光义这句‘在德不?在险’的锅。

总之……

风水轮流转:曾经金兵庆幸过?宋的国都无险可守,如今轮到?他们守,也守不?住!

梁红玉把许多小马摆在开?封城周围:“完颜宗弼若逃,开?封不?攻自破。若不?逃,也不?过?是闭门强撑。”时日?长短和代价多少的问?题罢了。

姜离看着?舆图上被八方?小马包围的城池:如果放在警匪片,完颜宗弼的现状就是‘收手吧,外面都是警察’。

梁红玉望着?舆图:“所以臣不?担心故都是否可复,唯一担心倒是……完颜宗弼会不?会再次侥幸溜掉。”

毕竟,完颜宗弼对此?番围剿他的岳韩吴等几位将领,都非常熟悉,全部?都是曾经交过?手(挨过?他们毒打?)的老熟人。

可以说是有丰富的撤退经验。

**

朱仙镇。

岳帅第?一回见儿子换上神机营式全套戎装后——

有点怪,不?确定,再看看。

元明之后,因?火器的飞速发展,甲胄较之前的唐宋制有不?小的改变。不?光是防冷兵器的重甲,更有可预防枪炮冲击力的布面甲(暗甲)。

姜离曾经试了下标准盔甲的重量。

发现甭管是哪种,都是五十斤起步。

姜离:再也不?觉得云崽炫两盘鸡肉卷多了。

孩子没有一口肉是白吃的。

当?然,岳帅觉得新奇的不?只是新式甲胄,还有儿子在身上挂满的各色物件,除了他常用的弓弩依旧背负在身后外,还有诸如望远镜、铁弹,火铳、炽马丹(投掷类□□)……

就,蛮新颖的。

人在两地,但岳帅此?时跟姜离发出了一样的感慨:还好这孩子壮实。

穿着?这一身,还是矫健灵活。

*

八月夜。

军帐中,韩世忠接过?密信。

金军已经趁夜色退出了开?封城,约三万余人——果如他们所料,完颜宗弼欲北渡,只会带他金国的精锐,不?会带就地征发的签军。

不?过?……

这三万余人分了三路,每一路都打?了金国四太子兼梁王完颜宗弼的旗号。

韩世忠点兵出发,按照他与岳、吴两人约定好的,去属于他的那一路围堵:完颜宗弼手下还有两路大将,聂黎孛堇和完颜撒离曷。

想必这三路,便是这三人分别率领,以期混淆视线而突围,主要是保完颜宗弼顺利北渡回去。

韩世忠握紧了手中的望远镜:当?日?黄天荡之战,他与完颜宗弼相持四十八日?,最终令其大败而去。

一别数年,不?知?道老熟人会不?会有缘再见,让他仔细找找看。

*

与韩世忠的心思一样。

三路将领不?约而同举起了望远镜,搜索着?梦寐以求的身影。

岳云从来没有这么虔诚的祈祷过?:让我们这一路堵住完颜宗弼吧!

当?从望远镜里看到?完颜宗弼的瞬间,岳云听到?耳边汩汩血液声,是浑身沸腾战意带来的浑身血脉奔涌加快,也是曾经浸透故乡的流血声。

抓到?你了!

*

完颜宗弼直到?被俘获的那一刻也不?明白,他是怎么被精准定位的!

为了混淆视听,他不?但安排了三路突围,甚至还没有穿他标志性的四太子主帅服,他换了寻常低等将领的服饰,混在‘主帅’的亲兵队伍里。

防的就是一旦兵败走不?脱。

可是……

他不?明白,怎么岳飞父子不?去追帅旗跑路的方?向,而是直接奔他而来!

难道宋人都是千里眼,隔着?茫茫战场也能看清他的脸吗?!

**

八月,金桂飘香的临安。

捷报以文不?入驿、马匹人员昼夜接力的方?式,日?行五百里递到?了临安。

第106章 捷报入临安

枣红色马匹疾驰进入临安城。

马上悬挂着特殊的铜铃和木牌,城门守卫一见便知是急报,立刻放行不说,还与街道司的巡逻士兵一起帮着吆喝清开主街。

临安城内人口稠密,为避伤民,快马入城后也放慢了些速度。

何况,马上人还要按照惯例气沉丹田——

“大捷!大捷!”

这洪亮的声音似乎定身?咒一般,把这座繁华的临安城定住了——

无论是道?上兵卒、街边摊贩,路上行人,酒楼客人……通通随着这‘大捷’二字,忘记了原本的手中事口中话?——只是翘首以盼,去盼一个期待至深,以至于?听?到都不敢相信的消息。

唯一还在欢声笑闹的便是不知愁滋味的闾里孩童。

“王师收复开封!”

枣红马上的报信使,用最简单易懂,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语,报出了这个消息。

街道?像是忽然活了过来。

不管身?边是至亲,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全都是下意识彼此拉扯着、互望着,急切互相确认着:“你听?到了?”“我没听?错吧?!”

街巷中,骤然被紧紧抱住的孩童懵懂不知,只看见自己头上戴着的楸叶掉在了地上。

“阿娘?”

把楸叶剪成各色花样,于?立秋日戴在头上,以迎秋求吉,是京城风俗。

这个京城……不只是指如今的临安,更有曾经的汴京。*

南北风俗多?异,这些共同的习俗,便被南迁避难的北人们格外珍惜。

这些年每到立秋,人们鬓边都会戴上仔细裁成精巧花样的楸叶,到了次日,也不愿意摘下。

直到此时,孩童鬓边被剪成小老虎状的楸叶落在地上,懵懂孩童想伸手去捡,却因母亲抱的太紧而不能?挣开。

孩子?听?到母亲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听?到整条街的人哭了起来。

不必捡了。

临安城再好,不是家。

落叶归根。

他们可以……回?家去了。

**

临安朝堂。

立秋的次日,正是每五天?一次的朝堂大起居。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