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6
看男孩们兴头头的,便开始点兵点将:“走,跟我去小商品市场。”
虞凯惊讶:“干嘛?大姐,我们要买什么呀?”
江海潮已经走出鞋店,只丢下一句:“去了就知道了。”
咚咚咚,跑了四五个人,直到上了街,她才解释:“去批发鞋子。”
高强一拍大腿,恨恨道:“就该这样,这家伙不老实,我们不跟他玩。”
江海潮瞪眼睛:“能挣钱干嘛要一拍两散?”
几个小伙伴都傻眼了。你还跟人家一块做生意,你现在找什么鞋子?
江海潮一本正经:“我找的是便宜的鞋子,三五块钱就能批发下的鞋子。在步行街,我们买鞋子送衣服。到江口,我们就买衣服送鞋。”
不管是鱼还是虾米,反正一个都不能少。
乖乖,进了小商品市场,大家才知道卖鞋子的利润有多高。
镇上的杂货店,最普通的那种塑料凉鞋也要10块钱一双,可批发100双,单价三块钱就能拿下。
小白鞋的情况差不多,杂货店卖15块钱一双,这里摊主刚开始报价8块钱。可后面他们磨啊磨缠啊缠,5块钱一双也成交了。
老天爷哎,早知道这样,他们应该早早开始批鞋卖,说不定早就发家致富了。
得亏他们来的人多,不然200双鞋子还真不容易拿走。
大家扛着大包小包回步行街,好第一时间吹空调爽一把。
结果鞋店的店主却变成了惊弓之鸟,一看见他们袋子里的鞋子,瞬间炸毛:“哎,你们什么意思啊?不是说好了吗,买鞋送衣服。你们现在就想拆伙啊?我跟你们讲,没这个道理啊。”
家公爷爷正盯着几个小的写暑假作业。连超超也被海军布置了作业,闷头老老实实地写呢。
家公爷爷转过头,看了眼店主。
原本气急败坏的人立刻压下了情绪,试图让自己看上去和缓些:“这个,合作的好好的,没二话不说就拆伙的道理呀。”
江海潮笑了笑:“没说拆伙呀。哦,你说鞋子呀,叔叔,你别想多啊。鞋子我们不打算在这儿卖的,你放心吧。”
可她越是这么说,店主越心里直打鼓,还拼命地跟他们强调:“你们这个鞋子真不行的,一点都不上档次,穿出去就知道是地摊货。”
江海潮瞧着可坦然了:“是啊,我不知道啊,所以不是说不会在这儿卖吗。”
高强他们还以为店主会生气呢,没想到他竟然一改常态,开始对他们特别和气起来。甚至连中午饭都要在他们这边订,而且还定的最高规格的,要了红烧鸡架卤猪皮炒辣椒盖浇饭,还额外点了鸡腿,足足三块钱呢。
到这会儿了,大家才知道家公爷爷从家上跑过来干嘛。原来是被婆奶奶支使着当跑腿的了,整条街的盒饭都是家公爷爷拿过来送的。
江海潮跟杨桃都点头。应该的。婆奶奶不识字,单靠房东大姨一个人对单子一个个送到人手上,实在太不方便了,还是得家公爷爷上。
况且有家公爷爷在,店主都老实多了。今天江海潮跟着他一块收银,他一点花招都没敢耍。
他们倒不担心家里的瓜没人管,还有修远大大呢。都是定好了的事,修远大大一个人也能忙过来。
但家公爷爷并没陪他们一晚上,送过晚饭之后他就走了,只在晚上10:00过来接他们关门回家。
待到第二天早上,大家才发现家公爷爷竟然还接手了早饭生意。可见婆奶奶也扛不住了,不得不找外援。
好在卖完早饭之后,家公爷爷吃了饭就回房间睡回笼觉了。
大家深以为然,就该这样,不然从早到晚忙个不歇,铁人都要垮掉呢。
比方他们,晚上忙到那么晚,零点时分才能真正合上眼,不一觉睡到自然醒,谁吃得消啊。
当然,他们的辛苦也有回报,而且是大回报。现在鞋店每天的营业额已经破万了!
呀呀呀,真的吓死人了咯,竟然能卖这么多!
连鞋店店主都已经不再说清仓完就关门的话,而是开始联系准备再进一批货。
可江海潮仍然不满足,店里的客人太少了,根本达不到她的期待。
早上端着碗在房间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早饭时,她咽下嘴里的凉拌黄瓜丝,说了自己的感慨。
高强一个劲儿地抽气,忍无可忍:“班长,你还要怎样啊?已经很好很好了。现在放眼整条步行街,你觉得还有谁家能比得上咱家?把他们绑一起,卖的都未必有我们多。”
江海潮点头,认真道:“所以我们要挖掘更多的客人啊。”
她算发现了,步行街的热闹就像每晚它点燃的灯火,虚的很。永远逛街看稀奇的人多,真正掏钱买的人少。
与其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不如另辟蹊径,寻找更大的客源。
杨桃惊讶,都顾不上吃咸鸭蛋了:“大姐,还要再找啊?我们的客人已经不少了呀。”
江海潮正色,没再接着喝粥:“这是因为刚开始。鞋子又不是吃的,一个季节买双新的就不错了。等经常逛步行街的人买遍了,下回还想让他们买,估计起码得过好几个月。”
高强又想躺平,有气无力道:“班长,你操哪门子闲心啊?我们就卖一个暑假,马上都快八月份了,再卖一个月我们就回家了。你管他后面卖不卖得掉鞋子呢。”
江海潮却摇头:“这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好不容易起来了,总要图个长久。”
大家惊讶,难不成开学还要做买卖吗?不上课啊!开玩笑哦,大人能把他们的腿直接打折了。
不过冯雪更好奇:“那你准备怎么招更多的客人?”
海军积极举手,激动得不行:“我知道,发传单!”
步行街旁边新开了一家饭店,还有人特地跑到街上一家家送传单,叫自助餐,35块钱一个人。大姐还说有空带他们过去吃吃看呢。
可是这回大姐没支持他,反而摇摇头:“没必要,步行街在县城就是大明星,根本不用打gg。”
而只要他们来了步行街,也不必再看什么传单了,直接就能瞧见买鞋送衣服的鞋店。
在县城下功夫,事倍功半,没多大意义。
挣钱挣得顺风顺水的人已经不愿意再卖这种苦力,她更希望事半功倍:“你们想想看,还有谁可以弄到步行街来买鞋?”
卢艳艳想了想,肯定道:“下面乡镇应该愿意。也就是现在天热,要是凉快的话,到县城来逛逛蛮好。虽然100来块钱一套行头不便宜,但偶尔买一回也不是问题。”
高强跟着点头。
像他们这种住在镇上的人家,花个上百块,置办一身新,不算稀奇事。
放在村里应该也差不多。又不是天天买月月买,隔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