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伟大叔更开心了:“好啊!”
“而且这租子啊,就秋天的时候结算,不用先给。”古羽知道,古代的租赁田地,都是“上打防银”,就是先给租子后种田。
大户人家才秋收的时候要粮食呢!
因为小门小户最在意这个了,春天缴纳租子,粮食贵啊!
自己吃的话,也能缓解青黄不接时候的窘迫;卖的话那就更能卖上价格啦。
秋天因为粮食都下来了,价格就低啦,收租子不合算。
何况这里是两茬儿庄稼。
都是一茬儿小麦一茬稻子的轮种。
“那更好,更好了!”姚伟大叔觉得古羽真是没白在他们家吃饭,他一时的心善,有了回报。
晚上他们吃的就是炒蛋,第二天早饭过后,古羽就一个人上了山。
这次上山,他的确没往里头走,而是在外面挖了一些防风和板蓝根,还采集了很多蒲公英,这东西擦干净了阴干,泡水喝很下火。
他发现姚伟大叔他们夫妻俩,有些上火,这个蒲公英,能当药材也能做野菜蘸酱吃,可惜这是南方,不太流行大酱蘸野菜吃。
中午的时候,他没下山,就在山上找了个好地方,吃了姚大婶给他带的午饭:白水煮的两个鸡蛋,一个杂粮的开花馒头,以及一个咸鸭蛋。
咸鸭蛋是真的够咸,吃过了之后,古羽赶紧又喝了半水囊的水,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继续挖呀挖。
这次没有什么何首乌给他挖了。
但是一些普通的草药也可以啦!
他不挑,只要能卖给百草堂就行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专门的药材种植基地,都是靠采药人一点一点的采集药草送去卖掉,种植药材的不是没有,但是很少。
等他下山回到桃溪镇,进了老姚家的大门,发现家里多了人。
两个长得很像的青年,不说人高马大的吧,可也不瘦,跟姚伟大叔还挺像,起码有六七分像的那种。
姚伟大叔看他回来了,就招呼他:“小羽过来,认识一下,这是我大儿子姚甲,二儿子姚丙。”
“姚甲大哥,姚丙二哥。”古羽打了一声招呼,这俩人一个二十三一个二十二,都比他大,他官方年龄十六岁,实际看起来也就十五岁。
“你就是古羽吧?我爹念叨了你半天。”姚甲笑容真诚:“我娘也念叨了好几句。”
“来来来,回来了就好,正好吃晚饭。”姚丙也上前,接了古羽的背篓:“这是你采的草药。”
“是啊。”古羽将背篓给了姚丙:“我先去洗个手,把草药收拾一下,然后去吃饭。”
“我帮你拎着。”姚丙跟着古羽去了东厢房。
姚甲则是跟姚伟大叔道:“看起来的确不是一般人。”
第28章 金家和李家
“你俩懂什么?他是落难了,但肯定会起来。”姚伟大叔乐呵呵的道:“这孩子,知恩感恩,救了你们妹妹。”
囡囡的事情,兄弟俩已经知道了。
古羽将草药都铺好晾晒,然后去洗了洗手,才去坐下吃饭。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老姚家全部的人口。
姚伟夫妻俩,姚甲夫妻俩,姚丙夫妻俩和小囡囡。
不过大概是因为古羽是个外人,两个少妇跟着打个招呼,就随婆婆姚大婶去了厨房,她们三个加上囡囡,都在厨房那里吃,饭桌上只有四个男人。
古羽知道古代这男女之别很严重,也没挑战世俗的意思。
而且说实话,两位嫂子长得普普通通,脸色有些蜡黄,就算是有七分颜色,如今估计也只剩下两分了。
生活太能磨搓人了。
晚饭还比较丰富,竟然有熏兔肉和腊肉炒豆干,两道荤菜呢。
“你尝一尝这熏兔肉,是我那亲家的手艺。”姚伟大叔亲自给古羽夹了一个兔子腿儿,放到了古羽的碗里:“我这两个老亲家太实惠了,给拿了七八只熏兔子。”
这就有点显摆的意思了。
“都是亲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古羽只能这么说,他对熏兔肉还挺好奇,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果然美味!”
“好吃吧?这是我那老岳母亲自做的腊肉,你也尝尝。”姚丙也给古羽夹了一筷子的腊肉,大片儿的腊肉切的薄薄的,爆炒之后半透明,味道浓郁。
基本上没有放盐……这个时候盐巴可是要省着用,所以只能搭配一些蔬菜或者是豆腐干的炒,可以中和腊肉的咸味儿。
“好吃!”古羽都吃了,而且觉得味道很好。
兄弟俩发现这个少年吃饭的时候,姿态也很好看,跟他们不一样。
回头不由得叮嘱自己的媳妇儿,可不能给人脸色,这都确定是他们的东家了。
古羽不管种地的事情,但是姚伟得管啊,他带着俩儿子,先把自家的田地收拾了一番。
而古羽呢,采了几天的药材,跟着姚伟的牛车去了一趟县城,将药材卖了,只有不到五百文,但对他来说也是钱啊!
又跟着回来,然后第二天,带着钱,跟着姚伟父子三人的牛车去了桃花坞。
到了才发现,这里又有两户人家在建房子。
“这是新来的金家和李家。”张龙大哥告诉古羽:“他们也是流民,只是他们两家都是农民,在这里一家买了三十亩地,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呢。”
“好事儿啊!”古羽道:“咱们这桃花坞的人太少了。”
他,加上张家兄弟,一共才三户人家,加上这新来的,五户。
别说跟桃溪镇比了,就是跟姚伟大叔的亲家,他们山村比,都少好多。
“他们两家人口多,金家有兄弟三个,姐妹两个,李家有兄弟两个,姐妹三个,我看他们是要换婚。”张虎有点八卦的告诉古羽:“不过金家估计吃点亏,他们家要多娶一个媳妇儿进门。”
“换婚?”古羽一琢磨,脸色就不是很好了:“这样好吗?”
所谓的“换婚”,就是你家嫁女儿给我儿子,我家嫁女儿给你儿子。
双方成为亲家,女儿换儿媳妇。
“这年头能有个媳妇儿就不错了,他们两家又都是外地来的,不相互扶持,怎么过得下去呢?”张龙唏嘘:“孩子们都老大不小的了,如果能成家,那更好,苦干几年,还能再攒点田。”
“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的……。”古羽能说什么呢?他连这个朝代都没弄明白,有什么资格说别人?只好选择闭嘴。
倒是给他盖房子的老李头儿,看到他来挺高兴:“这本来缺人手的,不过来了两户人家,他们的人丁不少,就干脆请了他们来帮忙,每天一人五个铜板,提供一顿午饭,一个肉菜一个素菜,杂粮馒头俩。”
这个价格,老李头儿认为不错了。
古羽没想到这么便宜的价格能雇佣到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