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再次出场。

“陛下。”全公公把头深深低了下去,“顺天府尹求见,说——说宛平县捕快状告安国公科举舞弊!人已经带来了,就在宫外候着。”

“什么!”依旧是这不可置信的两个字。

皇帝飞快从桌子后头转了出来,不过两步,他就有了主意,“宣内阁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大理寺跟都察院的人,还有尹恩立,把他也叫来!调五百锦衣卫来待命!再去叫潘勇,叫东营的人来——来一千!”

全公公一路小跑出去,皇帝看着顾庆之,叹道:“他们又要生事……八成是为了林如海的同考官。庆之是锦衣卫,能沟通考场内外的,若是告了你,你老师林如海怕是要避嫌辞去同考官的职位了……”

皇帝冷笑一声,“以为朕查不出来?林如海治《礼记》,只看原先定的名额,排在他后头的人是谁,就知道了!”

古代也是有应急预案的,为了避免突发事件,考官人选也是要往后再列两个的。

皇帝思考片刻,“去把阮泽成跟何春开给朕叫来!”

这就是两个排在《礼记》这一房阅卷官后头的官员。

顾庆之也想了想,他一向都是按照利益最大原则来找嫌疑人的。

能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北静王?”

皇帝眉头一皱,冷哼一声,“若是他做的,手段必定干净,先审了再说!朕这次要好好扒他一层皮!”

第67章 最后还真成了迫害安国公

顾庆之陪着皇帝一路往御书房去,皇帝叹气道:“朕想过的,除了北静王,太上皇的嫌疑更大。”

“开科取士,原本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太上皇不想大权旁落,又想打击朕的威望,上次开科,他就多番阻挠,连主考官都要安排他的人,就为了压朕一头。朕还记得刚登基第二年,朕说要开恩科,他还暗示朕,恩科取的士都是投机取巧之辈。北静王……应该没这么大的胆子。”

“所以太上皇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真的是咎由自取啊。”顾庆之劝道,“而且这也不是不想大权旁落,这是在垂死挣扎。”

“若是太上皇做的,朕——太上皇动摇国家根本,罪无可赎!”

等到了御书房,除了顺天府尹在外头等着,其余人还没到。

进御书房,大臣跟皇帝肯定不是一个门进去的,顺天府尹谢书峰等在前门,虽然听不真切,不过里头的确是已经有了人声。

这个点儿,几乎是他一禀告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有人来,那肯定是陛下跟安国公,谢书峰微微调整了姿势,瞧瞧什么叫宠臣?

只要陛下信你,别说避嫌了,告你也叫你一起听听。

当然谢书峰也不觉得安国公会帮人会试舞弊,没这个必要。

不管是明面上的出身——皇庄,还是他们私传的乞丐,都是没亲戚的,别说五服了,九族他也没有。

安国公县试报名填的亲族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家就他一个。

为银子就更不可能了。

而且什么人能说动安国公帮他沟通考场内外?谢书峰也想见见这人的,都扒上安国公了,求点别的不好吗?

所以思来想去,谢书峰还是觉得,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为了把林如海拉下来,换成真正能作弊的人。

但是……这计策似乎也太明显了些,他都能看出来,别人就看不出来?

不过考虑到明晚考生就要进场了,兴许是想打个措手不及?

若是来不及查探,自然就得先换下来。

正想着,御书房里又是几声笑传来,谢书峰打了个寒颤,皇帝的确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性子也温和,可是笑……就还是挺佩服安国公。

谢书峰正想着,御书房的门打开了,却不是叫他进去,这个谢书峰早有预料,他肯定是要等着众位同僚们到了,然后大家一起进去。

屋里走出一位太监来,手里托着——虽然看不清字,不过看这个大小规格样式材质,不用说,是御前行走的牌子,安国公的那一块。

那太监把玉牌交给屋外守着的太监,“派一队侍卫,去把林大人请来。”

谢书峰又是一声唏嘘,这还真嫉妒不来。

这个时候,跪在午门门口,由顺天府通判看守的石大治已经有些不太好了。

说实话,他一个捕快,被赌坊设计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而且捕快嘛,世代相传的贱民,朝廷又不给他们发俸禄,全靠他们平日缉凶查案抄家等等给自己找点收入。

所以没案子的时候,他们也要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的,不然银子从哪儿来?

咽不下气,加上职业带来的匪气跟头铁,石大治也使了个计策,又故意说得含含糊糊,“安国公伙同手下科举舞弊。”

这么说就是为了把事儿闹大,毕竟县试舞弊,还是安国公,别说风浪了,水花都不会比一只蚂蚁跳进水里大。

而且闹大了才能把赌坊被动拉下水,闹大了才能保住自己手,才能保住家人的命。

不仅如此,他去告状的时候还喝了些酒,不多,得凑近了才能闻见,方便时候找借口脱罪。

当然糊弄顺天府尹,说不定就被发配 戍边了,可总比被人杀了全家又砍断了手强。

他又是个强壮的男丁,砍头是不可能的,不会这么浪费。

可是……顺天府尹是真的一点事儿不抗啊……直接堵了他的嘴就给他带来了。

石大治动了动嘴,把嘴里塞的布往外顶了顶,他是真的快喘不过气了。

又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皇帝招的一帮子重臣到了,太监回报之后,皇帝宣他们进来,又示意顺天府尹,“说吧。”

顺天府尹又把方才的话都说了一遍。

一时间御书房里安静了下来,直到皇帝又道:“朕叫侍卫去请了林大人,也看看他怎么说。”

一干重臣们左右看看,首辅白景善道:“兹事体大——”他也看见了,刑部大理寺跟都察院的人都到了,这明显是要三法司会审了。

至少要叫大家集思广益,尽快解决问题。

这年代,科举是有案例分析和判罚的,要涉及到大魏律法,当官之后,尤其是父母官,不说烂熟于心,至少也能做到判案的时候知道从那一部分找到法律条文。

所以首辅对大魏律也是很熟悉的,他道:“可差人去控制了他家人?另外……会不会是诬告?”

旁边几个附和他的声音响起。

顺天府尹道:“已经叫人去盯着他家里了,为免打草惊蛇,还不曾动手。至于诬告……臣倒是觉得可能性不大。”

谁敢诬告安国公啊!

不对,这是帮安国公洗呢,顺天府尹道:“的确是诬告,是想叫安国公自证清白,叫安国公束手束脚。臣以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