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2


待遇优厚,源源不断地招揽了投奔过来的难民。

对于这群私人作坊而言,他们自然只能雇佣乡里之间的普通百姓,但其实这群人觉得还不够。

所以他们与这些蛮夷部落达成一个交易,购买蛮夷部落的奴隶过来,以低廉价格将这群人购买至作坊里面日日劳作。

最后将生产出来的货物再通过商队卖到中原地区。近年来,因这种方法发家致富之人,大有人在……”

杨秋没有阻止民间商贾的发展,她甚至是持鼓励态度的,最好让这群人野蛮生长起来,而她的最大要求就是老老实实交税。

而这世上的聪明人,从来不会受限于时代,既然不能在偷税漏税上做功夫,那就只能在成本上面做功夫了,于是他们发现了廉价的劳动力。

这些人基本都是部落之间吞并之后被俘虏的奴隶,最后被赢家用卖奴隶的方式卖到了昭国工坊。

胡人部落不擅经营,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挣一笔,所以这种买卖根本就断绝不了。

但一旦尝到甜头了,这群人难道只会卖奴隶吗?恐怕是看不顺眼的底层人都会被他们卖了,这就直接导致了贵族阶级和底层的胡人之间有了巨大的仇视。

所以昭国这边利用这个机会,私底下拉拢了许多部落的底层人,让其传递消息为昭国办事。

若是有什么异动,比如说这些胡人部落要带领军队进攻昭国,到时候昭国这边也会马上得到消息。

如果渗透的实力够强大,到时候还可以让底层人直接造反,把那群部落的首领拉下马来。

所以这群人想要毫无风声团结起来打一场大仗,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至少杨秋到时候有几种方法挑动他们自己底层人内部造反。

毕竟这世界上最大的仇恨其实还是阶级压迫,杨秋这边只要许诺的好处,让他们到时候可以加入昭国分田分地,这都能拉拢一大堆底层人。

这就像是当初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实际上他手底下一堆蒙古人跟着他灭元。

因为当时蒙古的贵族阶级也是把蒙古的底层人当奴隶卖来卖去,底层人过得非常惨。

至于后来的带清,待在东北那地儿的满人还打出过旗号反清复明,后来清朝皇帝混不下去了,人家直接说使清帝不敢东归。

所以过去几年,拉拢底层人的政策一直在施行,这些部落也一直派人过来学习昭国的纺织技术,种植技术,工匠技术等。

杨秋都敞开大门了让人来学习,学了之后,这群人基本都叛变了一半。

因此,当杨秋说完昭国的规划之后,荀攸目光肃然了起来。

“若昭国政策能够行之有效的坚持下去,不到一百年,周边蛮夷之人必定会王化……可惜可惜,关东之人已经走向崎路。”

这话让杨秋好笑了起来。

“公达可是关东士族出身,如今竟然也不看好他们了?”

对于内敛的荀攸而言,这种话他以前绝对不会在外人面前谈论。

因为他知道这种言论支持的人很少,说出来之后还会可能被判为大逆不道之人。

不过在昭王面前,这种话恐怕都算不上大胆,因为昭王做的事情比他要大胆多了。

“若没有大王建立昭国,恐怕我亦会认为,天下问题只是君主昏庸,宦官当道,奸臣作祟。

未来只需择一位力挽狂澜之雄主重新执掌天下,辅佐对方让天下恢复太平,此乃我以前所认为之路。

可是经历过去几年之事,我想我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儒家所坚持之一套,已然走向死路。

当初汉武帝能抛弃黄老之道,只因为此种方法已不适合治理天下。如今这天下恐怕也需要找到一套新的方法来治理天下。

关东士族却固守旧制,而此恰是如今大汉走向灭亡的原因,我虽不知未来之道会如何,但以前方法肯定是错的……”

荀攸的这番话让杨秋想到了荀谌当时和她讨论的治国之道。

“公达,听你之言,你所信奉的治国之道似乎亦非儒家。莫非你亦是荀家异类?你觉得这天下应当如何治理?”

这个问题,其实连荀氏族人都不知道。

因为荀攸向来奉行低调的原则,既然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众人不一样,那就不能将自己异类的想法说出来。

“乱世当用重典,攸其实偏向法家……”

看来能够迅速加入她团队的人,基本都不是偏向儒家的人。

毕竟按照儒家那套理论,若真的深信不疑,恐怕对杨秋的想法是大逆不道,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

“若是如此,我倒是知晓公达现在应该做何事了。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准备做,却一直未能做成。公达若是有志同道合之人,何不推荐过来?

这件事情也许会名垂千秋,就看公达你愿不愿意了。”

第140章

从许久以前,杨秋便一直渴望招揽一些专业人才来修订法律。

然而,这方面的人才始终匮乏。

所以,目前此事只是由零零散散的人在进行,而没有一个统领之人能够系统地对法律进行修订。

难得遇到一个偏向法家的人才,以荀攸的能力,应当能够统帅一队专业人马从事此项任务。

所以,杨秋几乎在瞬间便决定启动自己的备用计划,设置一个司法院,专门负责修订律法。

毕竟,仅靠荀攸一人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当杨秋说出自己要成立一个司法院修订法律,并且让荀攸任职的时候,荀攸其实是有些诧异的。

他虽然确实偏向法家,也觉得应该修订法律来重整一下世道风气。

但他没想到昭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竟然让他担任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

“大王,攸初至昭国,对昭国上下之事尚不甚明晰。

大王委我以重任,我恐不能即刻做好,我需再仔细了解昭国具体情况。”

荀攸这番谦虚的言语让杨秋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公达,你莫不是以为修订法律之事一年半载便能做好?此事做个几十年都有可能。

我并非让你在汉律之上修修补补,而是要修订一套全新的法律。这件事情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也需要极多的人力物力。

公达未来若有这方面的人才,尽可以招揽过来。当然,我知晓公达在兵家之术上亦颇为擅长,所以我对公达的期望不止于此。

眼下暂时无大战,所以公达不如先做此事。”

这一下子,荀攸听出了杨秋的潜台词。

“大王所谓的全新法律,主要是指?”

“乱世当用重典,难道公达觉得这世界上有几个老百姓值得用重典呢?

天下士族、地方豪右、皇亲贵族,他们才是需要用严苛法律限制的人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