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3
想明?白了,太后与东无?并不?一定是对立的。
王迎祥颤声道:“太后娘娘洪福齐天,万寿无?疆,您是奴婢生生世世的主子,奴婢不?敢对您有?丝毫不?敬。您若有?吩咐,奴婢定当遵从?,即便是刀山油锅在前,奴婢也不?会后退半步。”
太后没有?回头。她背对着王迎祥,以一种?平淡的语调道:“起来吧。”
王迎祥立刻爬起来,躬身作揖。太后没让他退下,他便跟随太后继续往前走。
太后走到门口,迎面扑来一阵凉风。她咳嗽了一声,纪长蘅递上一块绢帕。那绢帕的四周是金丝线锁的花边。太后拾起绢帕,指节处的宝石戒指闪闪发亮,腕间?的龙纹玉镯相映生辉,尽是珠光宝气。
太后轻拍了一下纪长蘅的掌心,纪长蘅便理?解了太后的意思。
太后要亲自去探望皇帝。
去年冬末,皇帝忽然犯了恶疾,浑身长满了烂疮,转眼已是五个多?月过去,皇帝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流言蜚语传遍了朝野上下,各个党派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不?同阵营的官僚只会相互攻讦,和衷共济的局面是无?法长久的。
以内阁为首的文官包揽了朝政,方谨的权势如日?中?天。华瑶与方谨沆瀣一气,频频向京城传递捷报,秦州、虞州的精兵强将都落入了这两位公主的手里。朔州、幽州、平州、绍州的官员也多?半效忠于方谨,如此看来,大梁朝的北方十二省都在方谨的管控之内。
方谨还是皇帝的嫡长女。她的身份极其尊贵,在民间?的名声也很好?。她的驸马顾川柏是世家公子,才思敏捷,立身清白,当得起皇后的重任。
想到这里,纪长蘅的眼皮微微跳动了一瞬。她希望方谨能被?立为储君。不?是因?为她支持方谨,只是因?为她不?忍再看到京城的乱象。她觉得方谨可?以遏制叛贼乱党的燎原之势。
宽阔的御道上,寒风如潮水般涌来,纪长蘅的面色不?变。她把太后扶上凤辇,随着一声“起驾”,八个孔武有?力的轿夫合力抬起了凤辇。
纪长蘅随行在侧,与众人一同走着路。她小时候也练过几年功夫,体格比一般的武夫更强健。她提着一盏红纱灯笼,走了小半个时辰,仍不?觉得疲惫。
天色渐渐变亮了,黎明?初现,残月将垂,这一座巍峨的皇城,犹如凌霄之上的仙宫。晨曦射入琼楼玉宇,照出一条条金边银线,实乃宏伟壮观之至。
纪长蘅入宫二十年,仍未看厌皇城的风光。
她微抬着头,恰有?一只喜鹊从?宫墙的角落里飞过。她瞥了一眼喜鹊,又听见远处传来的诵读声,隐隐夹杂着悲怆的嚎哭声。
喜鹊的啼鸣也沦为哀鸣。
此时此刻,两百二十名文官跪在景运门之外,共同念诵《大梁律》的条例,乞求皇帝尽快立储。
这两百二十名文官之中?,包括了翰林二十人、御史三十人、给?谏四十人,甚至还有?十五位六部九卿的高官。
跪坐在最中?央的官员,正
是户部尚书孟道年。
孟道年是三朝元老,也是皇帝信赖的重臣。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从?政五十多?年来,始终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从?未做过结党营私、媚上欺下之事,还能把繁琐的账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皇帝经常称赞他是“正道之贤士,治世之能臣”,天下读书人也将他视作表率。
今时今日?,他却率领群臣,长跪于宫门之前,向皇帝哭谏。他年事已高,只能拼尽了力气,呐喊道:“立储一事,关乎国体!陛下若不?降旨,群臣死不?敢退!请陛下顾念祖宗基业之沉重,体恤天下民生之疾苦!!”
天空飘落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潮气从?砖石的缝隙中?漫上来,孟道年身上的官服已被?雨水浸湿。他颤巍巍地重复道:“陛下若要册立储君,切不?可?册立东无?!陛下若不?降旨,群臣死不?敢退!!”
众多?官员齐声响应:“陛下若不?降旨,群臣死不?敢退!!”
他们跪在距离景运门台阶二十步以外的地方。
景运门是连接外朝与内廷的重要通道,也被?称为“禁门”,三品以下的官员不?得擅自靠近景运门,否则会被?拘捕下狱。禁军侍卫轮班值守,严禁一切官员未经传召而?擅入。
群臣在景运门之外哭谏,正是为了把声音传入内廷。
太后居住的仁寿宫与景运门相隔不?远。
群臣口口声声大喊着“陛下”,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日?在场的二百二十名文臣,并不?都是孟道年这样忠于朝廷的纯臣。他们的立场不?同,目标也不?同,有?人盼着皇帝尽快立储,有?人盼着太后垂帘听政,还有?人盼着朝纲更加混乱,好?让他们的主子在乱局中?独占鳌头。
他们等了半个多?时辰,没等来太后的懿旨,却等到了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
这位总管太监服侍皇帝四十余载,几乎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他穿过景运门,才刚露面,便有?一位年轻的文官朝他哭喊:“微臣叩请陛下降旨!公公,麻烦您替我们通传!”
侍卫撑着一把蓝灰色的绸伞,总管太监就站在伞下,俯视着跪在地上的文臣们。总管太监手执一柄拂尘。那拂尘轻轻一挥,沾了一丝雨水,他慢吞吞地开口道:“诸位大人请起来吧,咱家奉了皇命,来传一道口谕,朝臣不?得群聚于宫门之外,违令者是要问?罪的。”
他的声音轻飘飘地,回荡在潮湿的空气里:“寅时快过了,天还冷着,雨还在下着,诸位大人多?半不?会武功,没有?内力护体,禁不?住凄风冷雨的磋磨,不?如赶紧打道回府吧。诸位大人要是冻坏了身子,这景运门附近的奴才真是担当不?起了。”
群臣之中?,忽有?一位年轻的女官高声道:“敢问?公公,陛下的龙体可?还安好??倘若陛下的伤症已有?好?转,恳请陛下宣召群臣!群臣日?夜盼望觐见陛下!朝政荒废将近六个月,仍无?储君代理?国事,以至于乱党肆虐,奸佞专权,朝纲败坏,政务废弛,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边境内外岌岌可?危!!”
总管太监扫眼一看,这位女官名叫郭灿亮,乃是昭宁二十二年的进士,二甲榜上的第?一名,差一点就成了探花,怪不?得她出口成章,句句押韵。
郭灿亮的官职是“翰林院编修”,与朴月梭是同僚。
好?巧不?巧,朴月梭就跪在郭灿亮的旁边,与郭灿亮的距离约有?一丈远。
朴月梭品行端正,文采出众,深得皇帝的欣赏。即便他是华瑶的表哥,皇帝也没薄待过他,他倒是跟着一帮老臣耍起了权术。
总管太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