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8
家和?先帝的孩子,你的性?格就像先帝一样刚毅。你也是大梁朝的君主,这世上有许多事?,你不用亲手做,哀家可以帮你出主意,咱们娘俩儿一定?要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皇帝今年四十九岁。在他过往的四十九年人生?中?,太后?对他无微不至。每当他身?体抱恙,太后?的关怀也是连绵不断的。他的心绪被牵动了。他向太后?倾诉道:“皇后?、东无、方谨、华瑶这几人死有余辜。”
太后?附和?道:“是啊,他们都该死。”
皇帝又说:“朕不是不想立储,朕是看中?了六皇子……他的性?格,和?朕最相似……”
皇帝的这一番言论,全在太后?的意料之中?。
六皇子名为“高阳司度”。六皇子出生?的那一日,皇帝百般斟酌之后?,才给六皇子命名为“司度”,可见皇帝对司度的偏爱,始于司度出生?之前。
司度的母亲是珍妃。珍妃出身?于世家名门,见惯了世俗名利,又懂得钻营取巧,自然讨到了皇帝的欢心。
司度本?人文武双全,对皇帝的态度十分恭谨,经常去寺庙为皇帝诵经祈福。他的皇兄皇姐都不愿意把姿态放得太低,他倒是能拉下脸来,结交一群穷困潦倒的和?尚。他整日与和?尚探讨佛法,钻研“长生?不老?之术”,以此谄媚皇帝。
想到这里,太后?语重心长道:“司度非嫡非长,今年才刚满十八岁,满朝文武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你想让司度做储君,还?得给他一段时间,等他再长大一些,势力更深厚,地位更稳固,能与他的皇兄皇姐一较高下,你扶他坐上太子之位,他便能坐稳了。”
皇帝深深地吁了口气:“朕也是这么打算的。”
太后?似乎也累了。她的眼皮垂了下去,疲惫地说:“好,你心里有数就好,哀家年纪大了,不能久坐……”
她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皇帝并没有挽留她。她又对皇帝说了几句关切的话,这才缓步离去了。
皇帝的寝宫充满了一股恶臭的、混浊的气味。太后?无法再待下去。她回到了凤辇上,脑袋还?有些昏昏沉沉。
纪长蘅递过来一块蘸满了白酒的毛巾。太后?先用毛
巾擦了擦手,又换了一块帕子捂着嘴,就这么捂了一会儿,直到她返回仁寿宫。
*
这一日的午时三刻,皇帝降下一道圣旨——立储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后?暂代?皇帝处理政务。早朝的制度也恢复了,太后?将会垂帘听政,文武百官都要跪拜太后?,内阁应当以太后?为尊。
纪长蘅听到消息的时候,正跪坐在房间里为太后?整理首饰。她用一块丝绢的帕子擦拭首饰上的血迹,她的心跳得快极了。她已经猜到了毒害皇帝的凶手究竟是谁。
四年前,宫里有一位小主,入宫几个月了,仅仅侍寝过几夜,皇帝早就忘记了她。那位小主所居住的地方既偏僻又冷清,伺候她的下人只有两个太监。
那一年的春节,纪长蘅负责为品级较低的妃子发放衣裳,刚好就去了一趟那位小主的住处。小主的身?边没有侍女,纪长蘅实在可怜她,便亲自为她换衣梳妆,却见她的背后?长了一小块深紫色暗疮。
那个暗疮不红不肿,不疼不痒,只是形状非常丑陋。
纪长蘅喊来太监,让太监去请太医。太监答应下来,又把纪长蘅送到了门外,嘱咐纪长蘅守口如瓶,千万别透露一点风声。
纪长蘅的嘴巴是极严的。她从来不会乱嚼舌根。管不住舌头的奴才都死了,各有各的死法,每一个都死得惨烈,她见过太多了。
半个月之后?,那位小主因为“感染风寒”而逝世。她的尸体被连夜送出了皇城,伺候她的两个太监也都失踪了。除了纪长蘅,宫里似乎没人关注此事?。身?份低微的嫔妃就是无名小辈,谁会在意一个无名小辈的死活呢?
又过了两个月,纪长蘅忽然得到了太后?的垂青。
据说,太后?听闻纪长蘅是个踏实本?分、聪慧认真的女官,便把纪长蘅调到了仁寿宫。皇城里的奴才都以侍奉太后?为荣,纪长蘅能去仁寿宫当差,那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而今,纪长蘅仔细一想,后?背渗出了细细冷汗。
纪长蘅练过武功。她的听力比普通人更敏锐一些。今天早晨,太后?探望皇帝,纪长蘅跪在皇帝寝殿的门槛之外,隐约听见皇帝的只言片语。
皇帝说,他的身?上长满了紫色毒疮。
“紫色毒疮”四个字,使得纪长蘅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位小主。
纪长蘅忽然想通了关窍。
除了皇帝,谁能在皇城呼风唤雨?谁能操控太监、秀女和?太医?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不露痕迹地处理漏网之鱼?
只有太后?。
太后?的亲生?女儿是嘉元长公主。
昭宁十四年,嘉元犯下了“谋反罪”,遭到了拘禁。她的驸马和?女儿都被凌迟处死,死在闹市街口。皇帝还?派出了一群太监,在嘉元的耳边讲述她家人受刑时的惨状。
嘉元受不住那种煎熬。她疯了。她日日夜夜地哭嚎,直到自己再也哭不出来。
去年秋天,嘉元去世了。她被折磨了十一年,终于得到了解脱。
嘉元的下场如此凄惨,太后?真的不恨皇帝吗?太后?究竟是不恨,还?是让所有人都以为她不恨?
又或者,太后?本?来是想原谅皇帝。但是,皇帝这些年来的举措,深深地触怒了太后?。
皇帝的衣、食、住、行都有武功极高的侍卫保护,若要给皇帝下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皇帝的枕边人下手。枕边人宛如一条毒虫,钻进了皇帝的体内。
太后?下毒的时机恰到好处。
方谨、华瑶、司度、琼英渐渐成长起来了。他们比晋明更聪慧,比东无更像正常人。哪怕皇帝突然驾崩,大梁朝不至于后?继无人。
皇帝还?没有察觉太后?的手段是何等高明。百官哭谏之后?,皇帝必须给官员一个交代?,否则朝纲就要大乱了。太后?威望极高,而且她年老?体衰,又有一副“慈母心肠”,皇帝任命她代?理国?事?,无疑是最稳妥的办法。
如此一来,太后?笼络了人心,掌握了权柄。她是永远的上位者。
纪长蘅大喘一口气,不敢再多想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默默地观望着窗外的雨景。
庭院中?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的雨声从她的耳畔落入她的心底。
没过一会儿,太后?传召纪长蘅。
纪长蘅连忙赶到太后?的卧房。太后?中?午睡了一觉,刚醒来不久,纪长蘅伺候她洗漱。其余奴婢都退下了,只有纪长蘅还?留在这里。
太后?坐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