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8
望,现在正啃健美鸡吃。
青椒健美鸡的成品模样,其实跟禾嫒尺想象中不太一样。
点菜前,她以为这是用青椒炒的鸡,结果出来的成品看着确实很青,但青的却是大蒜叶。
辣椒用的是红尖椒,跟青椒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离谱的是健美鸡,它居然是田鸡!
起名逻辑叫人不能理解,却不影响它的味道。
猛火呛炒的田鸡肉细腻滑嫩,配上吸了酱汁的大蒜叶入口咸香鲜辣,就连炒菜时作为配料放在里面的大蒜都香,陈灵妈妈就捡着菜里的大蒜和辣椒圈吃了好几口。
吃的时候还一边吃一边点头表示自己对味道的认可。
看见这一幕的禾嫒尺在心里悄悄给她比大拇指。
不愧是湖南人,直接吃辣椒,真生猛。
结果一转头,便发现坐在她旁边的陈灵也在吃尖椒圈。
吓得她连忙给自己夹了一块肥肠。
“咔嚓。”
这是肥肠被咬时发出的声音,光听声就知道它吃起来嘎嘣脆,跟平时吃起来的耙糯肥肠完全不同。
枯爆肥肠做起来工序不少,得先加去腥的香料煮熟,宽油爆炒至类似炸过的样子。最后再加上豆瓣酱、各种不同的辣椒、酱油、红油等调料炒香,最后撒上一把蒜叶出锅。
它看起来和川菜中的辣子肥肠有些相似,真吃起来又有风味上的明显区别。
脆中带着少许糯的焦香肥肠伴着半生的清脆蒜叶一并咀嚼,特殊的口感极易让人上瘾,忍不住吃一口,扒一筷子饭,又再来一口。
正当禾嫒尺用口味鸭、肥肠、健美鸡配着下掉一碗米饭,正想再添一些时,她发现同样刚吃完一碗米饭的陈灵走进厨房,拿出几个勺。
“喏,给你。”她往禾嫒尺手里塞了一个。
“给我勺干嘛?”
端着碗准备盛饭的禾嫒尺站在半道上疑惑得很。数秒后,她便看见陈灵用勺子就像盛汤一样往自己碗里盛丝瓜。
等她将碗盛个半满,才勺起丝瓜往嘴里送。
被切得薄薄的丝瓜片炒过以后软得不成型,泡在奶白色的汁里就像汤一样软滑。
只需送到嘴边轻轻一吸,带着淡淡奶香味的丝瓜片便会伴随汁水滑进嘴里,将荤菜带来的少许油腻感洗刷得一干二净。
第216章
四道菜花费共计232,一个踩雷的都没有,四个成年人吃得心满意足。
这让居民区小店的含金量在禾嫒尺心中持续上升。
饭后,禾嫒尺与陈灵一家告别,步行走回酒店。
九月底的湘潭虽说白日里还是有些热,但晚上已能感觉到些许凉意,极适合散步。
路上人不多,车也不多。走路时哪怕不看路乱走,也不容易撞着人。
开车也同样,路上车不多,路还多是直道,而且或许因为城里本来车就少,所以这儿连红绿灯数量都瞧着不多,开车舒服极了。
而偶尔在市里看见的广场,也会显得更空旷。
晚上吃过饭出来跳广场舞的阿姨老太太们数量不多,似乎还未形成大组织。到处都能找到适合跳舞的场地,也不易吵着人。
路边的店铺开得稀稀拉拉,天亮时还在营业的好些店铺已经关了门。
老板们似乎不太需要担忧下个月的房租是否能付得上。想只做早餐就可以只做早餐,想只做宵夜,也可以除了晚上以外别的时候都闲着。
跟鹏城恨不能一天营业25小时,好把房租早早赚回来的感觉区别非常大。
想想也是。
在老家,大家都有房住,赚的钱只管吃喝穿,一个月能进账三千,小日子能过得非常滋润。
开店的老板们说不好连铺子都是自己的,哪天累了直接在门口贴个东主有喜之类的牌子,想不开就不开,反正亏不了什么。
那些开在小区里的便利店、针灸馆、更是随便。
人少的时候,老板很有可能会直接回屋睡觉。
真有啥事,喊一嗓子总能找到人。
除此之外,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别的,但目前只是过客的禾嫒尺,还不太能察觉到。
现在的她,能知道的是——
“啊啊啊,我洗的衣服还在酒店烘干机里没拿出来!”
……
“你知道网上的那些美食博主吗?就是探店拍视频的。”
“对,今天来我们店了,拍好多东西。”
“她叫啥名字,粉丝多不多?哎呀,我忘问了,但应该还不错吧。之前我们这儿在网上火的卤味视频就是她拍的,今天下午我还把视频转发到朋友圈来着,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行,你看着,我忙,先不跟你说了啊。”
半坡酒家的老板挂掉视频电话后并未忙别的事。而是在通讯录上划拉几下,又点进另一个朋友的聊天框,向对方发起视频邀请。
“哎,老刘啊,现在闲着不?跟你说个事。”
“你知道网上的那些美食博主吗?就是探店拍视频的……”
他在干嘛?
他在显摆。
和某些看见探店博主进店拍作品,就会马上联想到店子爆火后能赚大钱的店主不太一样。
这家店的老板在知道禾嫒尺是探店博主的下一刻,心里想的便是他这回能显摆了。
而且显摆目的没有别的,就是纯显摆。
有种‘这回总算轮到我了’的感觉。
就这么会儿功夫,他已经打了五个视频电话还不算完。
再这么下去,两小时后他估计能联系上自己的小学同学,小学老师也很难跑掉。
“你咋这么烦人呢。”老板娘见他视频电话打个没完,忍不住说他一嘴,然后又继续刷小迟没吃饱账号的往期内容。
嘴里还小声嘟囔:“她什么时候会把在我们店里拍的东西发出来啊?”
等发出来,她也转发到朋友圈去,让朋友帮忙点点赞。
两人不愧是夫妻,一晚上过去居然都没把事往钱的方面想。
但实际上没把事往钱方面想的,还有两位。
——两家卤菜店的老板。
在菜市场开卤菜摊的阿姨发现特意来买卤菜的客人变多了,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再多做点,好多卖些钱。
而是:“哈哈哈,你们晓得我今天几点就把东西卖完了吗?下午四点不到!”
“那谁还在往菜上喷水呢,我东西一收打牌去了。”
美味卤菜店的年轻老板想法和大家区别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她对网络更熟悉,想法更实际些:“以前一般到晚上6~7点才能把东西卖个七七八八,现在能5点之前关已经挺好。”
“网络效应其实持续不了太久。特别是湘潭人本来就少,估计要不了太久又会变回去,以后能维持在6点前把东西卖完就不错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