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4
什么海景房都白瞎。
两人开着车慢吞吞地在洱海边顺着想住的民宿慢慢环游,开了三天车,换着住过三家民宿,愣是没凑出一个整的晴天,最后在双廊迎来跨年日。
跨年那天晚上,住她们民宿隔壁屋的客人还带了烟花来放,凌晨时忽然炸出砰的巨响,吓得她俩以为哪儿爆炸,差点报警。
本来卢贝敏还有些执念,想等个晴天再好好玩一回,禾嫒尺是真憋不住。
环洱海这几天除了去喜洲那日买的喜洲破酥粑粑,她就再没找到什么好吃的。闹得禾嫒尺这几天一点素材都没拍到,挑食的毛病还发作得厉害,甚至开始不想吃东西。
地方越偏,周边的餐馆就越少,竞争力也少。对于游客来说,有吃的就不错了谁也不好再挑什么,商家便卷不起来。
洱海边的酒店民宿周边设施远不如古城齐全,要是想找好看的、新的、环境好价格又相对划算一些的民宿,位置就不会特别好。
反之则特别贵,而且还没房。
她们在洱海边玩这几天恰好碰上跨年前后的大假期,挤得很。要住躺在屋里就能看见洱海,带阳台的房间,随便上千,睡一觉就没了。
碰上下雨时景色不好,阳台也待不住,钱就纯打水漂。
她俩一个花爸妈钱,一个有app报销,这么玩几天还行,再久也是真有些吃不消。
于是两人便收拾东西,决定退房上丽江玩去。
卢贝敏把衣服一件件叠好,往行李箱里塞:“等会要开两个小时车,得先吃东西。”
禾嫒尺刚从阳台喂完海鸥回来:“吃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又转过头去。
不知道哇。
连续三天没吃上一顿好的正餐,两人已经开始理解前些天晚上摆摊时有位旅客提过的事。
那位游客说自己每年都会来大理,到洱海边上住两个礼拜,然后因为饮食原因,饿瘦几斤。
当时禾嫒尺还以为她开玩笑呢,现在想来,可能是真的。
……
人饿急了,东西不好吃,不想吃也得吃,这是求生本能。
如果一天不动弹,躺在床上也可以不吃或是少吃些。只是人在高原,接下来还要开车,为了安全,就得垫垫肚子。
垫肚子可以很随便,不用特意找,在路边坐下便是。
禾嫒尺和卢贝敏便在双廊前往丽江的停车场路口旁,随便找了家看起来很冷清的餐馆吃。
因为没啥指望,两人点菜都是随便点的,整了份看起来很安全的薄荷排骨、傣味蒸鱼、蔬菜汤。
然后便开始小声蛐蛐双廊里的饭难吃。
禾嫒尺双手托脸:“在这里吃饭,店里人多不多,好像和味道根本没什么关系……”
卢贝敏喝着茶慢悠悠地说:“当然啦,店里的客人都是游客,吃饭都是路过哪家店,随便进去坐下吃就是,就跟我们一样,进去之前哪里知道味道。”
“有点评啊,不过点评也不好使。”这边的点评不好使和别处的不好使稍微有些不一样。
这儿味道和服务稍微好一些的店子评分都会格外高。刷分是一个原因,周围东西普遍味道不行也是一个原因。
游客们连着踩几天坑,偶尔遇上一家正常的店子高兴得不行,给的分自然也会偏高一些。
评价好吃的店,实际上就是普通水平。
评价普通的,基本就……
不说也罢。
只是不说,店里一下便又冷清下来。
这家开在路边的店子占地其实不算太小,有堂食有包间,屋里都是木桌子木椅,进门时门口还放着炭盆,风格古老得很。
就是没人。
没有客人,服务员也少,两人进店时恰好碰上一个叔一个姨在烤火聊天。
等点过菜后,那位姨便进厨房去了,只剩叔坐在收银台旁嗑瓜子。
跨年假期的饭点啊,这也太闲了吧?
过去好一阵,两人点的蔬菜豆腐汤先上来了。云南的蔬菜鲜嫩,养得好,只要随便煮一下都好吃,倒是不易踩雷。
禾嫒尺略有些无聊地用筷子把碗里的豆腐夹成超级小块,再配着蔬菜汤慢慢喝。
一碗还没喝完,店里终于出现了新的顾客。
三位客人刚进店便熟悉地跟老板打招呼,聊几句便坐下了,听大家的聊天内容,这几位客人似乎都是司机。
刚坐下便开始抱怨客人,或是吹这些天赚了多少钱,该怎么接单。
禾嫒尺和卢贝敏支着耳朵悄悄当八卦在听,还没听几句,薄荷排骨便被端上桌来。
“要不要米饭?”端薄荷排骨上桌的叔问。
“要一点。”禾嫒尺心不在焉地听着八卦,顺手夹起一块排骨吹凉,再塞嘴里。
原本这几天吃东西已经有些不太情愿的禾嫒尺忽地快速用牙齿把排骨肉蜕下来,再多嚼几下,便开始朝给她添饭的叔那边张望。
饭能不能快点,她食欲来了。
薄荷排骨属于油炸做法,油炸物本来就很香。
只是炸排骨这种东西做起来还是稍微需要些技巧,生炸要是炸过了很容易干,火候太大里边又容易不熟。
店里的大厨现在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排骨外边酥脆,里头的肉却是刚熟透还带肉汁的状态,吃着不油腻,还带一阵淡淡薄荷香。
禾嫒尺给自己夹了一片炸过的薄荷增添口中香气,在卢贝敏的提醒下,又手忙脚乱地把拍摄道具拿出来架上。然后小声说:“这家店好像味道还可以,怎么客人这么少,就因为地段偏吗?”
卢贝敏吐掉一块骨头:“可能只有排骨好吃。”
话音刚落,端菜上桌的叔便端着傣味蒸鱼来了。闹得卢贝敏有些尴尬,不太好意思地小心瞧这位叔的表情,却因为他脸上皱纹多又比较黑,瞧不出来。
禾嫒尺则盯着鱼研究上了。
作为广东人,禾嫒尺和卢贝敏从小海鲜没少吃,蒸鱼更是经常能在家里的饭桌上见到。
傣味蒸鱼的做法跟两人概念中的蒸鱼完全不同,第一眼印象,根本不像蒸的。
鱼身在蒸之前的处理方法和傣味烤鱼很像,均是顺着主骨分开,好让鱼变得更薄更容易熟透,又各自开了花刀。
上边的料好多,比剁椒鱼头的剁椒瞧着还要丰富。
就这么随便瞧一眼,便能看见花椒、干辣椒、云南老缅芫荽、香菜、蒜和小米椒,鱼身上还盖着一层油,没尝过的人很难想象出它到底是什么味。
禾嫒尺拿着筷子和勺,小心翼翼地顺着鱼身,将一块完整的鱼肉盛到勺里,再将它送至嘴边尝。
“呼、哈。”被热油刚浇透的鱼好烫!
只是刚被烫过之后,鱼肉的嫩滑便伴随各式傣味佐料的香气荡在口中,酸、辣、鲜、酸、麻,极其复杂。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