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5


260章

吃饱喝足,两人开着车便从大理往丽江方向去。

也不知是适应了云南的节奏,还是因为大家越来越懒,在丽江的时间过得很快。

眨眼间,便是一周。

如果说在大理还是旅游,到丽江后,禾嫒尺和卢贝敏便已经进入半旅居状态。

除了去过一次玉龙雪山和千古情,她俩便再没去别的景点。

去玉龙雪山时吸取过爬苍山的教训,禾嫒尺还特意另外租了件羽绒服。因为她本身有一件羽绒,又额外再套一件实在不多见。爬山时叫路过的大爷看了,大爷还问她:“你怎么穿两件外套?”

禾嫒尺抱着灌满热水的保温瓶理所当然地说:“我怕冷啊,冻着怎么办,小命要紧。”

惹得路过的游客和大爷一块哈哈大笑。

不过她俩景点没多去,倒是把白沙、束河、大研几个古镇都逛了一遍,目前正住在大研古镇的民宿里。

最近几年,丽江的热度没有大理高,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把这里当作游玩的中转站,不会在这久住。因此丽江的民宿酒店价格也会比大理便宜些。

装修不错的普通客栈在淡季时一百左右随便住。带地暖、加湿器、智能马桶的中高端民宿单价不到三百,多住几天还有折扣。

再加上丽江几乎是最早火起来的古镇,民宿多得数都数不清,业内卷得惊人,客房管家每户必备,住起来舒适度高很多,也不怪她俩天天在民宿里泡着。

这么说其实也不太严谨,毕竟她们各有自己的事要干。

禾嫒尺每天抱着电脑,在客栈的各个景观位、或是古城漂亮的咖啡厅里处理她的素材,准备把在昆明、大理时拍下来的内容剪成新作。

卢贝敏则跟之前在大理摆摊时加上的几位路人联系上了。

其中有一位正住在丽江的青旅里慢游,另一位则在丽江民宿打工换宿,几人一合计,玩上了。

聚点是青旅。

丽江的青旅本来就热闹,年轻人多。

一群人每天有人领着在里头玩狼人杀、剧本杀之类的桌游。卢贝敏只要醒来就跑去跟人家混着玩,一天天的根本不见人影。

也不知道桌游玩起来是不是特别容易影响心情,愣是让平日里情绪总是格外稳定的卢贝敏也产生了明显起伏。

昨晚回来郁闷半天,还跟禾嫒尺生气地说:“气死我了,我玩预言家全票出局!不行,我不能再玩了。”

结果今天中午刚吃过饭便又跑去玩,昨天说过的话根本不作数。

剪过片子,再重看一遍的时候,禾嫒尺又想起上周在离开大理双廊前吃的那顿饭。

那家离开前禾嫒尺才在灰蒙蒙的招牌上隐约找到店名的店子,名叫淑云饭店。严格来说,位置不算偏,就在环洱海路,以及前往丽江的三岔路口上。

再走个一百多米,便是双廊入口,也算个景区店。

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店子被一条宽广的马路与双廊之间隔了开来,游客都不往那边去,倒是来这吃饭的本地司机不少。

有做客运的,包车的,还有货车司机。

不得不说这些天天在路上跑的司机确实会吃,那家店的薄荷排骨便不提了,傣味蒸鱼更是几乎完全长在禾嫒尺的味觉审美上,如果世界上有一见钟情,那她定是遇见了一吃钟情。

蒸鱼的味道,和川菜中的水煮鱼、沸腾鱼略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麻辣为底味,只是傣味蒸鱼会额外多出一层酸。

它的酸味和酸菜鱼的酸又不同,处于果酸和醋酸之间,并且还带着一丝隐藏的鲜甜。

更妙的是,因为鱼是蒸的,外头不必像现在大部分店里做的水煮鱼、酸菜鱼片那样在外头裹上一层粉浆,不会有奇怪的粉浆口感。

禾嫒尺从她爸那儿学过蒸鱼基础做法,在吃傣味蒸鱼的时候,便几乎能从味道以及蒸鱼碟里的配料将过程猜得七七八八。

鱼估计是先清蒸,把鱼汁倒掉。再加调好的佐料汁水、最后再把热油、花椒油浇在鱼身上将调料汁和佐料呛过一遍激发出香气。

只要想起那个滋味,鲜酸麻辣的滑嫩鱼肉便仿佛又在她嘴里滑过一遍。

可惜来到丽江之后,她便再也没尝过同款蒸鱼,主要是这里没店子卖这个。

来之前禾嫒尺对云南印象很模糊,总觉得都是云南,各地口味应该区别不大。等她去过大理,又来丽江之后才发现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云南少数民族多这事真不是吹的,滇菜好复杂。

大理那边似乎更偏爱酸辣口,再额外带个甜。丽江这边虽然也吃酸辣,整体却更偏咸香一些。

或许是因为整体温度比大理更冷,丽江火塘和各种锅子特别多。

腊排骨、雪山鱼、黑山羊、野生菌、汽锅鸡的店子开得到处都是。禾嫒尺尤爱汽锅鸡和汽锅。

当地有名的腊排骨她至今还没吃明白,但是丽江粑粑和荞面粑粑还挺香。

禾嫒尺尤其喜爱荞面粑粑,烤过之后吃起来外皮微酥,内里嚼起来有粮食自带的香甜。和喜洲破酥粑粑的香酥口感不太一样。

据说这些饼子和粑粑都是以前的干粮。烙好之后带在身上,想吃的时候直接干啃。或是奢侈些烧个火,在火边略烤便又会恢复六七成刚出锅时的香气。

这日,坐在民宿窗边工作的禾嫒尺见天色逐渐变暗,便合上电脑给卢贝敏打了个电话。

见她暂时没有想要回来的意思,禾嫒尺便干脆自己一个人出门找东西吃去。

她先是在古城里买了份铁板包浆豆腐,十块钱。

出来玩过好几次,禾嫒尺在各个地方都尝过包浆豆腐。她发现大家都叫这个名,实际上吃起来却各不相同。

丽江的铁板包浆豆腐好些年前上过舌尖纪录片,是整块的扁平大豆腐,得放在铁板上用油猛火煎。

等两面都煎好了,再撒上少许辣椒面、酱汁、香料、葱花等,用铁板烧铲将它分割成12块小豆腐,方便夹着吃。

禾嫒尺第一次与它相遇是在束河古城。运气好,阿姨煎得特别棒。豆腐皮被大火煎出焦壳,内里还是半流动的豆浆状,外边裹的料汁咸香得恰到好处。

才尝过一口,当下便直接和卢贝敏站在街边,将一次性纸盒里的豆腐渣渣都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又买一份才罢休。

今天卢贝敏不在,她要自己吃一份。

买过包浆豆腐,禾嫒尺便边吃边往古城边上的市场方向走去。

路过一家门口趴着大狗的民宿,跟狗子打个招呼,狗不理她,又继续走。

一路上各种音乐,手鼓的鼓点节奏陪着她往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不少来过丽江的人都会觉得这里商业气息很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古城古镇都是这样,只是丽江的商业气息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