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有人胆敢将储君和睿亲王联系到一起,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虞老若有所思:“你找机会接触接触三皇子,但需做的隐蔽些,免得安王发疯乱咬人。”
“是。”
楚砚领命,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说完正事,虞老看着他,不太自然地轻咳了两声。
“那个……你和清然成婚后,打算住在何处?”
其实他问的是废话,圣上有赐府邸,成婚后,他们当然是自立门户,搬去新府邸呀。
是他不想承认自己舍不得罢了。
谁料,楚砚恭敬道:“虽然还未与清然商议,但我想以虞府为家。”
虞老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你,你说什么?”
楚砚认真解释:“家母和家姐他们亦不愿意搬出乌月巷,想替傅二爷看好房子,也因住习惯了。清然和我都不放心您老人家,与其每日来回奔波,倒不如就直接住在虞府方便些。”
虞老:“那圣上赐给你的府邸怎么办?”
楚砚显然是想过的,“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京城求学,等待春闱会试……我亦是这样走来的,深知寻一个落脚地是如何的艰难。若不是沾了时宁的光,受二爷恩照,又举荐我入了您老门下,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
“是以,我打算禀明圣上,将那府邸用来安置那些外来学子,方便他们求学交流,若有贤者愿意,也可随时去指点一二。”
如此,多少可以挽留到一些真正有才能,却又因贫寒而倒在黎明前的学子。
只有江山人才辈出,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民族才会越来越自信。
虞老欣慰地直点头,“此主意甚好,甚好……”
他话风突然一转:“你就从未想过,接我一起去住新府邸?”
楚砚反应一瞬,忙道:“您老若是愿意,再好不过。”
这样说也不对,他起身端端正正的行了个晚辈礼,方才认真说道:“您老不必替学生担忧,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与清然成婚,您老和清然都是我的家人,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说我是上门赘婿也无妨,能入赘虞家,亦是我的福份。”
第123章 楚虞
一番话,说到了虞老心坎上。
差点令他老泪纵横。
虞家满门忠烈,就留这么一个独苗。
私心里,他当然希望这根独苗能延续虞家香火。
可听楚砚这么一说,再一细想,还是他格局小了。
虞家之香火,只是国之香火中的其中星点之火。
国若昌盛,生生不息,才有后世之说。
反之,家族再兴旺也只是一时的。
说来惭愧,他一把年纪了,活得还没有年轻人通透,反倒是被陈旧的家族传承观念给捆绑住了。
虞老抹了把眼睛,以大家长的身份,一锤定音道:“就这么定了,咱们一起去住新府邸。至于你方才说的,我想再没有比虞府更适合的了。这种流芳百世的好名声,还是留给我这个老头子吧。”
一来,拿圣上的恩赐去博取好名声,圣上难免生出别的想法。
二来,楚砚毕竟是当朝重臣,前途无量,赘婿的名声可没那么好听,何苦给那些爱嚼舌根总爱戳人痛处以逞口舌之快的人机会。
再来,虞家门楣重要,楚家就不重要了?
尤其楚父也是战死,也为这国家洒下血泪,楚家男儿当立!
反正他也没几年活头了。
将虞府留给学子们挺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延续了虞家的香火。
楚砚是何等聪慧之人,怎能不懂老人心思,感激崇敬之情溢于心间,当即便行了隆重的跪拜礼。
“老师之胸襟,我辈望尘莫及,老师德行如山,巍峨高耸,智慧如海,深邃广博……”
待他滔滔不绝之后,虞老笑得合不拢嘴。
“夸完了没?”
楚砚继续:“老师之高尚情操……”
“行了行了,留点以后夸。”
虞老笑呵呵地伸手去扶楚砚,突然觉得哪里没对。
“还叫老师?”
楚砚忙笑着改口:“祖父。”
虞老笑中带泪:“好,好好好……清然以后就交给你了,楚虞两家的门楣你必须给我撑起来!”
楚砚背脊一挺:“是,祖父。”
话落,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我和清然的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叫楚虞,祖父觉得如何?”
“哈哈哈……”
虞老朗声大笑:“你小子可以,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祖父觉得甚好!甚好啊!”
亲自泡了茶送来的虞清然,正好听到取名一事,顿时羞的满脸通红,心里也热乎乎的,似有暖意流淌。
这才是两家缔姻本该有的意义,相互扶持,将各自认为好的生活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得以传承和延续。
这样的姻缘,才值得期盼。
至于楚砚这满分的情义里,究竟有几分真心重要吗?
至少他在努力地让所有人圆满,善良,清醒又睿智地给足了所有人台阶。
虞清然相信自己也不差,哪怕楚砚现在只有三分真心,她也有信心在日后的生活中,相处出十分来。
……
清溪村。
信一封接一封的来。
先是收到虞老的消息,知道安王暂时拿楚砚没办法,也没什么异动,只是往宫里跑的勤了些,日日在兰贵妃宫里承欢膝下,上演母慈子孝。
虞老还问了他关于储君的想法,并提到了三皇子。
傅问舟对三皇子的了解实在不多,只知三皇子因生母是宫女出身,并不受圣上喜欢。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因病离世,由之前的皇后将他养大,性格沉默寡言,总给人一种唯唯诺诺之感。
说实话,他并不看好。
他看好的是睿亲王。
可这个问题他和楚砚讨论过,一致认为,利大于弊。
弄不好就是一场宫变,得不偿失。
此事傅问舟心里还没有答案,暂且不论。
再是傅晚儿来信,说萧池已经接到调令,人还没回京,大哥大嫂就成天的把婚事挂在嘴边,还催着她写信,让他们早些回去帮忙。
但傅晚儿的意思是,她总觉得大哥大嫂很奇怪,担心出什么事,所以让傅问舟和温时宁别回去了。
信的最后,她写道:“我的婚礼二哥二嫂不参加,也不影响你们对我的祝福,我亦是同样的心情,无论如何,只盼着你们能好好的……自你们走后,我每次去临风居都有一种孤独的无常之感,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傅问舟看的心里一阵酸涩,脑子里想起来的,还是傅晚儿幼时的模样。
曾几何时,他将她捧在手心里呵护着,自以为能给她一辈子都不必长大的底气。
奈何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