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
尽管存疑,可后来纪宁始终没有问过阿醉。
他清楚无论答案是什么,真或假,他都无法改变什么。
那日,主仆二人过了一个不算热闹的冬至节。
十日后,十国朝圣,十年一遇的大事让京都城提前有了新春的氛围。
十国入京当日,文武百官天不亮就要去皇宫里等着。
卯时一刻,宫内灯火通明。
大殿外百官们聚在一起,各个睡眼惺忪,哈欠连天。
殿门平台处,赵禄生坐在太师椅上,身边围着几位尚书与之攀谈。
兵部的李尚书双手揣在袖中,一张嘴面前就是一团白气,“这几天可是把礼部尚书忙坏咯。”
工部的张尚书乐道:“可不嘛。不过忙完这一个月就好了。”
“恐怕等过了这一个月,更有他忙的。”
“此话怎讲?”
“听礼部尚书说,这次沙敕国朝圣,特意带来了两位公主意欲献给……咳咳。”
李尚书眼风往上一瞟,后面的话不必说明旁人也能明白。
“此事当真?”
李尚书不肯断言,“总之我也是听礼部尚书说的,毕竟陛下若真要成婚,礼部最先知道。”
一听宫中可能有喜事,又有几人围了过来。
众人闲言碎语了好一会儿,聊到大家都有些意兴阑珊时,人群中忽然有人嚷了句。
“哪是谁?”
众人循声望去,就看见茫茫雪地里,一穿着金丝玄袍的男子朝这处走来。
那身衣裳华贵得甚显奢靡,玄青衣料在烛火下反衬出绸缎般的光辉,映得那人的面庞如玉一样白。
待人走近,众人将那衣服上的图案看得更清晰。只见金丝做的绣,绣的是帝王才能用的龙鹤腾云。
一息间,在场众人均瞠目结舌,暗叹是谁如此大的胆子,竟敢顶撞圣上。
然而等那人离得更近,近到每个人都能看清他的脸,人们无不在倒吸一口凉气后,又齐齐叹到——“果然是他”。
高台下,纪宁踏上第一级台阶,他目视前方,一步一步走了上去。
第18章 君臣和睦
愣怔的众人这才想起行礼。
“见过右相大人。”
纪宁径直走到赵禄生跟前,向其点头示意后才理会旁人。
他扫视一圈,眼前的人面上虽都恭敬,可看他的眼神多了些微妙的估量。至于估量的是什么,他心知肚明。
他命众人免礼,人群瞬间四散开来,无人再敢往他这处看。就连之前围在赵禄生两侧的几人也都噤了声,躲去远处。
他听耳侧传来低语。赵禄生道:“纪大人禁令初解,还是不要太过高调。”
纪宁莞尔,“官服乃陛下所赐,与今日盛会正合适,怎算高调?”
既要演君臣和睦,自要拿出和睦的证据。
赵禄生摇头,不再多言。
十国来朝此等盛事,总是繁琐又熬人的。
在雪地里等了一个时辰,宫里才来人领大家去偏殿用早膳。用过早膳,修整半个时辰,一群人又往大殿前的广场赶去。
这时天色已大亮,文武百官按官位高低列队于广场两侧,而与广场相连的高台上则摆设着帝王的龙椅,由赵禄生和纪宁候在左右。
一切准备妥当,余下的时间便是等。
每隔三刻钟就有人快马入宫,上报各外邦国入京的行踪。
待报到第一个入午门的外邦时,便有太监疾跑去万岁殿上报。
不多时,萧元君在仪仗队的簇拥下露面。
百官叩拜,萧元君端坐龙椅。
他今日亦穿得十分隆重,新做的龙袍完全按照他的身量裁剪,一丝一寸都是贴身的。又因是一身玄黑色,更衬出了他的庄重。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帝王的新衣样式与那纪宁的怎如此相似?
何止相似,简直一模一样。
此时二人一坐一立,一个庄重,一个冷肃,一样的灼灼之姿,风华正茂,竟好生……
好生般配。
离二人最近的赵禄生被自己的想法惊住,他右眼皮登时狠跳不息。他先看纪宁,后看萧元君,越看越糊涂。
这衣裳若是纪宁自己做的,还能参他个以下犯上,偏生这衣服是陛下赏的。
纵使有万千疑虑,赵禄生最终都沉住了气,未吭一声。
台下眼风乱飞,台上萧元君的目光锁定在纪宁身上。
他记得这身官服是完全按照纪宁的身形制的,可理应合身的衣裳如今穿在人身上,竟多出了许多空隙。
自南巡归来,他似乎越来越瘦。
萧元君抬了抬手,海福立即将脑袋凑上前。
“去为右相取件披风来。”
帝王的声量不大,却因为场面过于肃静,这一句轻语亦飘进了不少人的耳朵里。
起初还拿不准局势的人们一下子都明白了。
谁说禁足便是失宠?这右相分明更得帝心了。
这下,每个人望向纪宁时眼底的那些“估量”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全是“恭敬”。
披风取来,由海福呈给纪宁,“大人。”
纪宁兀自一愣,思忖“君臣和睦”的戏码这便开始了吗?
他掩去多余情绪,谢过萧元君后换上披风。
恰此时,中门的侍卫来报。
“沙敕使团到——”
长号吹响,众人正色以待。
一队人从中门走进,队中无论男女皆穿绒棉短袄、灯笼裤,男的戴毡帽,女的则顶着嵌有珍珠宝石的银冠。
领队的壮年男子停在阶梯下,右手放置胸前,“沙敕王费萨携公主,朝拜启国天子。”
沙敕与启国西部接壤,多年来两国交好,情谊笃深。
萧元君起身相迎,“沙敕王一路辛苦。”
费萨笑得爽朗,“此程看遍启国秀丽山河,哪里辛苦?”
二人一来一回寒暄片刻,费萨指着身后两位公主道:“这是我的两位妹妹,仰慕陛下已久,此次专程带过来和陛下认识。”
说完,两位公主眼含秋波,向萧元君行了一记屈膝礼。
在场的对费萨口中“认识”的含义皆心领神会,萧元君朝两位公主颌了颌首,便命礼部侍郎带沙敕使团下去休憩。
沙敕之后,依次是其它九国觐见。
眼看天色从初露鱼肚白到烈日高悬,最后觐见的北狄使团终于露面。
与别国一国之主领队不同,北狄领队的是一十岁孩童——如今北狄皇室最不受宠的七皇子。
“北狄金阿瞒携使团,见过启国天子。”
北狄与启国不和睦已久,虽没盼着此次朝圣对方能有多少诚意,但派一名稚子出使,当真没将启国放在眼里。
场内氛围霎时凝滞。
萧元君背手于身后,“七皇子如此年纪就能带队出使,北狄还真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