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赶人,魏铎早就动手了,毕竟他手里什么都缺点,就是不缺兵。

潘妤顺便给自己也盛了一碗:

“我弄清了呀。”

说完,潘妤就把自己这阵子做的事,向魏铎简单说了一遍,把魏铎听得云里雾里:

“你说你只是散步了点谣言,就把有动作的全赶了,没动作的全留下了?”

潘妤点头:“对。”

“所以,你没有去核实宫人的来历?”魏铎惊讶。

潘妤再点头:“对啊。那么多人,一个个核实好麻烦,我又不想了解他们,钓鱼执法多简单。”

“钓鱼……执法?”

魏铎呆呆的喝了口汤,咂摸着这个词语,竟觉得这形容无比妥帖。

是他狭隘了,还想着一个个去核实了解,让他们自己送上门,确实能省不少力,还能精准打击。

此时潘妤也已经端着汤碗,坐在张顺给她搬来的椅子上小口的喝着。

魏铎不知为何,竟觉得她那碗好像更好喝些,低头看了一眼,忽然发觉不对:

“这是……燕窝吗?”

潘妤斯斯文文的掖了掖唇角,坦然摇头:

“不是,银耳。”

魏铎端着碗从龙案后走出,在潘妤身前站定后探了探头,确定她碗里的东西跟自己是一样的。

让张顺也给自己搬了张椅子,与潘妤并排坐着喝汤,边喝边饶有兴趣的问:

“我以为你们盛京的姑娘都只吃名贵的燕窝,竟也会吃银耳吗?”

潘妤放下碗,决定跟他科普一下:

“我不是盛京长大的姑娘,但也知道燕窝之所以名贵,是采摘困难,产量稀少导致的,并不是它本身多有价值,银耳随处可见,价格适中,口感和营养也很好,没什么区别。”

魏铎这才想起,潘妤虽为潘家女,却是汝阳长大的,正因如此,她才跟盛京诸多娇客不甚相同吧。

“或许陛下更喜欢燕窝?那我以后……”

潘妤科普完才担心崩人设,立马想要弥补,不过魏铎却并不在意:

“不必!银耳挺好的。”又喝了两口,魏铎感慨:“我只是想起我阿娘,她以前也对我和兄长说过燕窝的事。”

魏铎口中的阿娘,指的并非如今长乐宫的那位太后,而是他的生母,大云氏。

大云氏故去后,留下三个孩儿无人照料,武安王魏良瑜担心续弦苛待他们,便干脆为他们求娶了亲姨母入府照料。

小云氏性格温婉,也确实将三个孩子照料得很好,只因入府时,三个孩子已经大了,不愿改口,直至今日,魏铎仍称呼小云氏为‘姨母’,对此小云氏也甘之如饴,并不勉强。

“婆母会这般想,定是个睿智且超脱世俗的奇女子,真乃吾辈楷模啊。”潘妤有求于人,不吝彩虹屁。

魏铎疑惑:

“你是夸我阿娘,还是夸你自己?”

潘妤正色:“当然是夸婆母,我这点微末道行不过米粒之珠,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魏铎终于被她逗笑,看在她这么卖力吹捧的份上,自然要如她所愿了。

将碗里的银耳汤尽数喝完,放下碗的同时对外传唤张顺,安排调兵之事。

**

有了魏铎的支持,潘妤赶人的事进行得尤为顺利。

六局二十四司来了一次特大洗牌,从前的尚宫和宫令全部空缺下来,潘妤也不急着册封新的。

而是把各司的职务分配到个人,选出业务能力突出的几个,轮班代尚宫之职,每日做工作小结,写工作日志,长秋宫每月一次述职大会,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各司各部不再是尚宫一言堂,把权利分发到更多人手中,少了从前的身份倾轧,大家手中权利差不多,就能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做起事来反而效率更高。

原本因为皇后的暴力裁员,满京城都在等着后宫运作崩溃的笑话,但他们等了又等,望眼欲穿,也只等到了后宫各部运作如常,皇后把后宫整肃得如铁桶一般的消息。

寻常世家如今想传递消息入宫还真不容易,不过也有那厉害的,一如潘氏,成功把消息递到了兰乔嬷嬷面前。

这也不奇怪,潘妤的陪嫁人员除了兰乔嬷嬷等心腹之人,还有不少出自崔家和潘家,找个把人带话还是能做到的。

“……就是这般,太夫人要入宫面见娘娘。”

兰乔嬷嬷把消息带到,便躬身立于一侧,并不多言。

今日正巧兰陵公主和寿昌公主来长秋宫拜见,潘妤设了一出精致有趣的水席留她们用饭,兰乔嬷嬷也是等到潘妤去更衣时才找着机会将此事告知,又小心翼翼,生怕自家娘娘生气。

潘妤在全身铜镜前整理一番,古代规矩多,宴席中想去厕所不能直接说,非得转两个弯,说自己要去更衣。

既然说了更衣,那上完厕所就不能原封不动的出去,至少得换个外衫才行。

“不必理会。”潘妤说。

潘家那位太夫人估计在潘家只手遮天惯了,哪怕潘妤如今身份不同,陈氏仍不愿反省自己,改变态度,那就别怪潘妤晾着她了。

“可太夫人那脾气,若娘娘不应她,只怕……”兰乔嬷嬷很是忧心。

“怕什么?怕她入宫来扇我吗?”潘妤不以为意。

兰乔嬷嬷摇头:“娘娘稳居中宫,太夫人手再长也奈何不得,奴婢是担心别的。”

“嬷嬷担心,我不应她,她会折腾我阿娘?”潘妤看出兰乔嬷嬷的意思,安慰道:

“她就是个纸老虎,不敢真的对我阿娘如何的,就算她敢,父亲也不会允许的。”

“娘娘怕是把相爷想得太好了。”兰乔嬷嬷欲言又止。

潘妤笑道:

“我不是把他想得太好,而是我知道……他怕崔家。”

这些年,尽管太夫人对崔氏百般嫌弃,但顶多也就是罚崔氏去老宅、去庄子、去佛堂……

反正明面上没有对崔氏下过狠手,就连站规矩之类的事都很少发生。

这不是陈氏善良,而是有潘远山压着,而潘远山之所以压着,也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崔氏,而是他不想得罪崔家,至少不能让崔家抓到明面上的把柄。

至于原因嘛……

潘家和崔家如今看起来好像是潘家势大,崔家势弱,但这是此代之前,此代之后就未必了。

潘家从潘远山那一代开始,就没有科举入仕的,包括潘远山,也是直接从他的丞相父亲手里接过原有的班子,跳过科举走马上任,这对于一个科举传家的书香门第来说,是很令人不耻的。

要知道,潘家在全国可是有着上千家书院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新一辈子孙愣是没出一个读书的料子。

反观崔家这些年,人才辈出,在仕林中声望水涨船高,崔家的书院虽然没有潘家多,可崔家书院出去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