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有所思地道:“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临澄郡的贼手艺远比庐江好。”

“……人太多了。”裴令之说。

二人空手闲逛,居然能把荷包一起丢了,现下身无分文,也不必再乱走了,只能掉头回去。

天气炎热,景昭和裴令之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向客栈走,热的额间生汗,景昭在袖中摸了又摸,终于摸出一点银子,在路边买来两竹筒酸梅汤。

喝了一口,是热的。

景昭气得发笑,连竹筒一起扔了。

裴令之捧着竹筒说道:“冰也很贵的。”

“你怎么不提醒我。”

裴令之说:“我也忘了。”

“……”

二人带着一竹筒温热的酸梅汤,灰头土脸回到了客栈里。

好在客栈还算靠谱,热水已经备好。景昭沐浴更衣,披着潮湿的头发坐到窗下小榻上,推开一线窗子,任凭温暖的夜风吹干长发。

“外边好玩吗?”穆嫔捧着丝帕过来,跪坐在景昭身后,替她绞干发梢的水珠。

景昭回过头,看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这个模样,像是好玩吗?”

穆嫔扑闪着长睫,娇声道:“可是和姐姐在一起,不管去哪里都好玩,您下次带我一起出去吧。”

景昭有些想笑,道:“正常一点。”

穆嫔立刻规规矩矩坐好:“哦。”

想了想,景昭表扬道:“昨晚和今日,你做得很好,不怕吗?”

穆嫔咬着下唇,轻声道:“其实并不很怕,在您身旁,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至于……并不用我亲手染血,和往日在家里责罚下人,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她又补充了一句:“只是昨晚我做了好几个噩梦,可能是因为睡在死过人的黑店里。”

景昭哑然失笑,心想天底下死过最多人的地方哪里是黑店,分明是皇宫。

红墙之下,全是血染的冤魂。

她抬手揉了揉穆嫔的头发,想说什么,又止住了。

“算了。”景昭道,“回去再和你说。”

她拢起半干的乌发,朝床榻前的帐幔走去。

“哎?说什么,回哪里,这也太久了。”

穆嫔疑惑轻快的叫声中,一丝温暖的夜风打着旋吹进窗缝,楼外街道上的灯火渐渐暗淡,人声随着夜色渐渐消失。

一夜无事。

天气晴朗。

数百里外,沐浴着第一缕晨光,江宁城门内外排起了极长的队。

还凝结着露水的青石道路上,蹄声渐起,由远及近。

一队部曲策马而来,径直越过城门前排成长队的人群,城门卫点头哈腰闻声迎上去,忙不迭地开门放行。

那些部曲理也不理,径直打马急奔而出,人群纷纷闪躲,有些老弱躲避不及,拥挤中站立不稳跌倒在地,所幸没有被马蹄踩在脚下。

“都让开!”上一秒还点头哈腰的城门卫从腰间抽出鞭子,鞭梢抖动,阵阵颤响,指向拥挤的人群,“赶着投胎么,挤什么挤。”

转过头来,他踢了一脚身后唯唯诺诺的小兵:“没点眼力见,见人来了还不知道先开路,那可是江宁裴氏的人。”

“是,是,多谢您教诲,没想到裴氏一大早赶着出城,一时疏忽了。”

城门卫瞟了他一眼,作势欲打:“裴氏的人要出城,还得事先跟你报备不成?”

说着,他摸了摸鼻子,心想倒也确实奇怪,裴氏部曲这两天出去确实太过频繁……

——难道那个裴氏某位小姐私奔的传言是真的?

第46章 “不准伤了那孽子一星半点……

车马辚辚,衣冠杂沓。

日头渐渐升高,整座江宁城被夏日蒸腾的热气笼罩,江宁官署前的大路上,由于拥挤着太多车辆和侍从,每一个活物的头脸上都挂着汗珠,冒着热气,仿佛蒸笼里刚拿出来的包子。

尽管车马无比拥挤,但这里很静,只有拉车的健牛和骏马偶尔不耐烦地跺着蹄子,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气声。

除此之外,别无人声。

如果定睛细看,每一辆车上都打着精致繁复的徽记,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出身与不凡的来历。

从那些徽记里,可以辨认出裴、江、刘、顾等南方有名的世家。

吴郡沈氏的车马静静停在道路另一旁,与裴氏相对。

竟陵杨家的侍从微弯着腰,站在一辆朱盖车前。

沈氏出身吴郡,主宅并不在江宁。

杨家所在的竟陵更是相隔数百里之遥,虽然当年为了迎娶裴氏女郎,在江宁置办了宅子,但杨家嫡系的主子们极少在此。

今日,他们大张旗鼓汇集在此,是因为要迎接一队特殊的客人。

一队来自北方京城的客人。

.

从建元五年开始,朝廷相继派遣大量工匠前往江宁,不断修缮改建景氏历代祖宗的坟墓,将其改成皇陵应有的规模。

由于国库并不那么充实,修缮速度有限,好在文宣皇后葬在京城,皇帝春秋正盛,朝廷对北用兵,极少有人分心关注昙陵的修缮进度。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年初,皇太后薨逝,遗愿葬回南边江宁。

为此,今年朝廷已经前后三次调集工匠送往南方,又在江宁及周边郡县征召人力运送木料石料,加急修缮昙陵,务必要在九月前彻底落成,至少让太后顺利风光大葬入地宫。

与第三波工匠一同到来的,是朝廷的山陵使团。

山陵使一职起源于齐朝,最初专指掌管皇帝丧葬的大臣,后来皇后、太后薨逝丧葬,掌管主持的大臣也沿用了这一称呼。

山陵使大多由朝中重臣临时兼任,譬如此次太后薨逝,礼部尚书充任山陵使,由于事务繁多,不能面面俱到,故而依循旧例,又指派两名副使协助。

此次来到江宁的山陵使团中,领头那位官职最高的工部侍郎周大车,便是其中一位山陵副使,亲自带队下江南监督昙陵收尾。

周侍郎四十多岁,脸颊圆润,面容黝黑,身量不高,是个黑胖子。不惑之年已经坐到侍郎之位,无疑是位前途无量的人物。

江宁官署朱门大敞,郡守热情地迎出数里,直迎到码头上,与周侍郎把臂携手,亲亲热热进了官署大门。

江宁郡守姓朱,出身南方世家,又被朝廷派到江宁任上。朱郡守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郡守之位上一蹲便是五年,似乎也没有力争上游回京的意思,但行事言谈极为妥帖玲珑。

将使团迎进官署,朱郡守便说,南方诸世家心心念念俱是国朝,听闻山陵副使前来,十分想要拜见,他擅自做主,先在府中备下了接风宴,要替使团洗刷赶路的风霜。

紧接着,面对周侍郎的推拒,朱郡守亲自与他相携出门,令周侍郎亲眼看到长街上的景象,连声感慨,不住央求,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