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着这边儿呢,趁裴长青不注意给了老二一脚。

王二这才老实干活儿。

王木匠又问裴长青,“后生,你请哪里的瓦匠大师傅?”

他得了解房子开间进深的尺寸、墙壁厚度、窗户门洞预留大小等等。

他要根据这些来确定檩木的长短。

行话说的是“铁匠不怕短,木匠不怕长”,木匠活儿要留余头,尤其做榫卯以及搭头的时候,长不怕,就怕短。

短一分,这根木头也不能用。

裴长青:“没,我自己就会做瓦工活儿。”

王木匠惊讶地看着他,“你没请瓦匠大工?你自己干?”

他知道乡下人经常自己攒人盖房子,都觉得瓦工没什么难的,帮别人家砌过几次墙盖过两次房子就会了。

殊不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熟手瓦工对盖房子心中有数,知道哪里开门哪里开窗,檩木间距多少,椽子如何安置,今儿干什么明儿干什么等,他都要指挥。

没有这种大工,一群人自己盖,盖房子的过程就会问题不断,不是少了木头就是门窗开歪了,要么檩木对不齐等等。

房子盖好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过段时间就会出问题,三五年不出,六七年也会出。

墙裂缝、漏雨、椽子断掉,大梁歪斜、檩木滚动、窗户掉下来,门扇关不上等等,这都跟瓦工有关。

那些巴掌大的三檩屋子自然无所谓,就跟个草棚子似的,也没什么好规划的,但是只要上五檩就得请人掌眼。

更何况裴二郎家是七檩。

裴长青笑道:“对,我自己带人干,到时候我会安排各处的,还请王伯也配合。”

王木匠张了张嘴,瞪着裴二郎说不出话来。

这后生怎的如此自大?

你安排各处?

你能安排啥?

你又不是专门的瓦工,你就是一个后生啊。

裴长青却胸有成竹,“王伯放心吧,我已经设计好房子的各处尺寸。”

房屋的各处尺寸他已经心中有数,也画了简单的施工图,自然不会出错。

他当即就请王木匠去三间正房地基上,仔细将房屋结构讲给他听。

正门在那里,三间房子分别从哪里分界,门窗各在什么位置,山墙多高、檩木多长、多粗等等,说得分毫不差。

王木匠听得目瞪口呆。

这后生……有两把刷子呀。

他顿时不大敢小看裴长青了。

他们这些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觉得自己有手艺了不起,自然也高看会手艺的。

尤其木匠、石匠、瓦匠、铁匠这些,会互相推崇。

他感觉裴长青有瓦匠本领,就高看一眼。

这时候高里正也溜溜达达过来看热闹,下了雨地里泥泞,他也不能去监督秋收,就想来看看裴二郎家。

老婆子说他中了裴二郎的邪,跟听书看戏似的,一天不去裴二郎家周围转转就难受。

不是看裴二郎准备盖屋子就是看小鹤年和小珍珠摆摊儿,要不是男女有别他保不齐还去看二郎媳妇和老娘做豆腐。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页?不?是????????w?€?n?????????5?????????则?为?山?寨?佔?点

他原本想介绍瓦匠石匠给裴长青的,不过听裴长青给王木匠说自己当瓦匠带人砌墙,他惊讶之余又觉得裴二郎不是吹牛,是真的胸有丘壑,从他带人夯地基、凑墙基石头、买石灰就看得出来。

裴二郎是真的会瓦工。

至于石匠,因为没有特别大的石头,不需要石匠给加工,自然也就不需要请。

看到高里正过来,裴长青谢他让高木头帮忙把檩木拉过来。

高里正笑道:“不当什么。”

他也认识王木匠,自家盖房子的时候请了好几个木匠,其中就有王木匠。

他朝王木匠点点头,并没有对裴二郎的亲切随和,反而端着点架子。

王木匠也没有对裴二郎的那一点小骄傲,见了高里正就躬身行礼问好,又让俩儿子见过里正。

高里正摆摆手,“没啥,你们忙,我就是来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

看他对裴二郎如此亲切,王木匠心里也犯嘀咕,悄悄叮嘱俩儿子对裴二郎客气些。

高里正和裴长青就房子地基和结构聊了聊,越聊越觉得裴二郎胸有丘壑。

瞅瞅啊,人家连阴沟阳沟排水道都提前设计好了,这一般人哪里会啊?

裴长青的构思其实很简单,小雨小水流,到时候就直接流进自家的圈里,沤肥用。

大雨就得往外面排,排到河沟子里去。

高里正连连点头:“二郎,你有才啊,我听着跟我府城请的官家工匠差不多呢。”

甚至更好。

毕竟官家工匠傲得很,有些东西不会给你讲透,就让你迷魂着,半懂不懂。

裴长青笑了笑,谦虚道:“我和媳妇儿成天价聊这个呢,聊多了就有想法儿。”

高里正又仔细询问他盖房子的门道,裴长青都说得头头是道,让他着实佩服。

正好老友年后计划盖几间屋子,依他看别请那些端着架子的工匠,不如直接请裴二郎。

工钱便宜,活儿也……等等,等裴二郎家房子起来,如果真的不错,回头他、他大舅兄以及老友家盖房子,他就举荐裴二郎做工匠!

高里正又问他石灰买着了。

昨儿裴云和夫婿回来他也知道了,寻思既然宋家上门,那肯定会帮衬吧。

今儿一问,果然。

裴长青简单说了下,宋家帮忙他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也捧一捧宋家,让人瞧瞧宋家不是瞧不起穷亲戚,关键时刻是会帮忙的,这对宋家名声也有好处。

高里正还就是那么认为的。

正说得热络,村里人又来拿预订的豆腐了。

二蔫巴媳妇儿来晚了没买着,很不乐意。

其他妇女也说沈宁怎么不多做些,她们保管都换光,绝对不让她留着亏本。

“二郎媳妇儿,你一天多做锅呗,俺们都换。”

沈宁歉然道:“嫂子们,我大伯家这个石磨小,磨起来费劲,一天就只能做这些,等你们自己学会就好了哈。”

荷花嫂子笑道:“我一订就是好几天的,可不怕买不着。”

另外几个妇女都和她说笑,等学会了去她家磨浆子,她家有个大石磨。

荷花嫂子原本因为生得俏丽,温温柔柔,说话嗲嗲的,不少妇女对她有意见,不和她交好。

她们这些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村的,只能和村里人打交道,人缘不好就会很难过。

不是现代人能想象的,现代不喜欢了可以远离,不高兴就绝交,这会儿不行。

所以大家都很重口碑、人缘等,名声坏了这辈子就完了。

原主从前就没什么人和她打交道,被欺负也没个人倾诉,所以越来越憋屈。

荷花嫂子自然很在意这个。

最近因为沈宁要教做豆腐,她家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