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




阿鹏朝他笑了笑,表示自己怎么会那么没眼力见儿呢?

为了招待小少爷和阿鹏,裴母晚上搬到沈宁炕上,小鹤年和宝儿则回去。

男人一炕,女人一炕。

毕竟大户人家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嘛。

信写到一半儿,宝儿困得里倒歪斜的,时候不早了他们也收拾睡觉。

小鹤年就邀请师兄一起去茅厕。

沈宁在西间听着就笑,虽然俩孩子早慧聪明,可孩子就是孩子,小学生么,结伴儿上厕所。

为了招待阿恒,小珍珠很大方地把给娘摘的野花放到东间窗台了,这样阿恒明早一醒来就能看到美丽的野花。

睡着热乎乎的暖炕,小少爷的心就被填得满满的,那个凄风冷雨的夜晚生出来的那点遗憾就被补满了。

京城,萧宅。

萧先生前儿偶感风寒,怕给宫里过了病气,便告假在家休息。

他既不出门也不待客,而是关门闭户亲自指点庖厨做红烧素鸡、油焖素鸡、素烧鹅以及油炸豆腐再塞肉。

他的习惯使然,庖厨一直用俩,多是三十大几的夫妻。

这个年纪懂事,又不爱惹事,会踏踏实实钻研厨艺。

一边指挥庖厨,他一边看看来信。

信是成家镖局来的。

他把心爱的阿恒留在乡下,自然不会全然不管,小谢庄谢家就是场面上的照顾人,实际是成阳镖局。

但是为了避嫌,成家和阿恒又没多少接触,只是从旁保护。

成家来信比阿恒快,阿恒的信走正常途径,镖局的信会加急。

他让成家帮忙关注裴二郎一家,如果有麻烦就帮一把,但是不必告知。

镖局定期给他写信,他对裴二郎和豆腐娘子的事儿自然了如指掌,也知道不少趣事儿。

既然让阿恒跟这家人接触,他自然不会不加调查。

信里说裴二郎夫妻俩挺谨慎周到的,即便做着豆腐坊的生意也没得罪什么人。

柳家大爷只是打听素鸡方子,收买不到也没出下三滥手段,县城各大酒楼和饭馆甚至茶楼戏楼青楼的都跟豆腐村做生意,因为进货价公道,所以大家合作愉快。

成家没帮上什么忙,倒是通过酒楼饭馆的拉拉杂杂下了不少单子,还学了几个新菜式。

新学的菜方还在路上,之前的素鸡素烧鹅什么的就到了。

顺便也给萧先生送了一篓子素鸡。

得亏天凉,北方都冷了,素鸡一路坐车坐船骑马的,到了萧先生手里也没变质。

闻着香喷喷的红烧素鸡,萧先生看看信纸,上面还说豆腐娘子有比别家更好吃的腐乳、腌白菜,只是还没拿到货,听说还有一种神奇的变蛋、麻酱鸡蛋。

因为各酒楼饭馆也还没见过,他们自然也不知道变蛋和麻酱鸡蛋什么样儿。

萧先生的好奇心却被勾起来了。

这些年大江南北的他什么没吃过?却没听过变蛋。

不会是腌咸鸭蛋臭掉了吧?

有人专门爱吃臭掉的咸鸭蛋,也叫变蛋,不过想必豆腐娘子不会如此。

“先生,红烧素鸡和素烧鹅好了,油炸豆腐慢一些。”

毕竟还要塞肉嘛。

萧先生也不讲究,就在厨房空地落座,面前是做熟食的面桌,摆着几盘新菜。

为了品尝素鸡的味道,他特意让庖厨做了两种,一种不加配菜,一种加上木耳香菇等。

他夹起一块红烧素鸡,因为事先炸过,外酥里嫩,再下锅红烧,又香浓又软嫩丝滑,吃到嘴里都是说不出的享受。

他慢慢咀嚼,享受唇齿间的美味,微微颔首,“确实是美味的素食。”

等炸豆腐塞肉做好以后,萧先生就让两名庖厨一起享用。

夫妻俩却不敢,忙告罪。

即便先生说他在乡下田间地头都吃得饭,可这是京城,如今先生是国子监的先生,是帝师,他们哪里敢和先生平起平坐啊。

萧先生微微叹息,罢了,让他们在旁边自用。

就在此时,门子疾步来到灶房前,小声禀告:“先生,贵人到访。”

萧先生神情一凛,其他人来访,门子会直接说某某大人老爷,贵人只有一位。

他当即起身正衣冠,快步迎出去。

皇帝已经带着四名随从进了二门。

见着萧先生快步迎出来,在对方即将跪地见礼的时候皇帝抬抬手,温声道:“先生不必多礼,先生身体可好些了?”

萧先生自是一番谢恩,感谢皇帝遣人送来的药丸补品,又表示自己基本康复,明儿便可出门。

皇帝微微颔首,“先生万望保重。”

萧先生谢恩,请贵人入会客室。

行至厨房位置,皇帝吸了吸鼻子,尽管贵为九五之尊,什么好东西都吃过,但是御膳不代表他的口味。

光禄寺尚膳监离乾清宫有些距离,甭管什么菜都要装在食盒里捧过来,夏天不新鲜,冬天不热乎。

这个季节为了让他吃上热乎的,尚膳监又开始做各种锅子、炖菜。

那一大碗一大碗的炖菜,炖久了看着就没食欲。

他也只是看看。

在宫里他日常没有食欲,想想好了,你吃什么都有人盯着,但凡多吃口少吃口,就有人不断询问,要不要请太医,要不要请脉。

烦死了。

看什么都饱了。

他转首,微微示意,“先生做甚美食?”

萧先生:“民间寻常饭菜,贵人浅尝也可。”

他看向皇帝身边儿的大太监,“有劳张公公。”

张公公自元丰帝少年起便近身伺候,是皇帝最信任的身边人,衣食皆由他检查。

皇帝心情不好想任性一下的时候也由他做恶人,所以内阁几位大臣都不喜他,背地里骂他老阉货。

萧先生却对他很正常,既不巴结谄媚,也不鄙夷轻视。

张公公留下俩人保护皇帝,自己带着另外一个带刀侍卫去厨房端菜。

俩厨子早跪地匍匐,大气不敢喘,更不敢抬头看来人。

张公公笑道:“咋家来取饭菜,二位不必惶恐。”

他自取了托盘,把几盘菜肴放上,亲自端去正堂,自己先在一边试菜,然后上桌给皇帝布菜。

皇帝已经和萧先生聊了一会儿,表示三日不见如隔三秋,两人也不聊政事儿,只闲话家常儿、见闻等。

皇帝很欣赏萧先生。 w?a?n?g?址?F?a?B?u?y?e?í????ǔ?????n??????2?⑤???????m

如果说之前是受谢相爷举荐为了解决朝廷日渐失衡的一些局面,不得不把萧先生请来朝堂,而跟萧先生聊过几次之后,他便生出相见恨晚的感觉。

若是幼年、童年、少年时相见,定会成为挚友,如今萧先生肯定也是国之重臣。

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却只能委屈先生领个闲职,实在是浪费人才。

这可是他三封御笔亲书请来的先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