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5
己只是看她还没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呢,她就脸颊爆红。
他决定放过她,看向谭秀,“谭姨,你来试试。”
谭秀“蹭”站起来,响亮诵读道:“遥yao远yuan的东方有一条龙long……”
同学们也啪啪给她鼓掌,“谭姨进步也很快。”
水嬷嬷看得津津有味,宫嬷嬷原本耷拉着眼皮,这会儿也支棱起来。
怎么的,这么有用呢?
赶紧听听。
二蛋看俩嬷嬷和四个小厮都目光灼灼,显然很感兴趣,便开始从头教了。
宝儿坐在四个小厮旁边,纯粹是出于自家人的责任感来带带他们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四个小厮声音有些过于尖锐刺耳。
旺财也没这样啊?
金子舅舅年纪差不多,声音不但不尖锐,反而有点低沉公鸭嗓,怎么这四个尖声尖气的?
不过他也没多想,他热衷于老生带新生。
别看他小,可他口齿伶俐,思维清楚,拼音学得滚瓜烂熟,完全可以教新生的。
一堂课结束,小珍珠作为班长兼体育委员领着孩子们出去活动。
做游戏别想了,要去作坊当免费劳力,帮忙干点活儿。
收拾收拾菜叶子、搬搬白菜、收拾一下锯末子之类的。
谭秀看俩嬷嬷气质不俗,以为是蔺老板那样派来考察合作的,便在课间主动给两人释疑解惑。
课间一刻钟多点,第二节课开始。
老生们学识字、算术,新生们继续学拼音。
宫嬷嬷和水嬷嬷越学越惊奇,忍不住频频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和激动。
她俩是太后宫老人儿,说是在宫里荣养,其实就是退出权势中心的闲人。
平时没人惦记也没人忌惮,活得比较轻松。
皇帝时不时会来宫里坐坐,怀念一下太后娘娘。
张公公有时候也会自己前来,跟她们随便聊聊,说点别处不好说的话,比如骂骂几个不在跟前的官员。
谁谁谁又骂他阉竖,谁谁谁又倚老卖老让皇帝为难,谁谁谁又如何的。
其中就有一件事,皇帝头疼某些县问题层出不穷,不是知县不到任,就是坐不稳,再不就是贪腐严重。
萧先生建议培养普通人的识字水平,让他们充盈底层胥吏,免得胥吏被固定家族把持,欺上瞒下。
现实是培养读书人非常费劲且昂贵,只有那些大族、大户人家才有钱供养子弟读书。
普通人家除非孩子非常聪慧有望中秀才举人,能给家里带来更大的回报,否则根本不会其让读书。
萧先生觉得只有降低读书识字的本钱,才能实现普通人家也读书的需求。
如果读书太贵,那普通人家的孩子肯定读不起书,那读书人就只能是富贵人家,通过科举录取的官员也全是那些富贵人家。
长此以往,这和曾经的大家士族并没有任何不同。
张公公愤怒至极的时候就会咬牙切齿地喊:“骂我阉竖,他们又是什么好鸟?这个党那个党的不就是他们喊打喊杀的万恶士族?不也是祸国殃民的竖子?他们骂那些旧派贵族,不过是恨不能替代罢了,一旦能替代,个顶个乐不得呢。”
水嬷嬷和宫嬷嬷对这些是不懂的,但是她们知道皇帝为此烦恼,皇帝想降低读书的本钱,皇帝想让普通人读书识字,皇帝想让普通人充盈胥吏队伍。
普通人本身就无力科举,读书识字做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胥吏不是正好吗?
那些富贵大族已经把持了科举,为什么还要把持地方胥吏?
太贪心了!
说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明是他们的。
两位嬷嬷眼睛放光,眼前这个草棚子学堂,不就是普通人在读书识字?
他们过来学习,都不交学费,孩子教孩子学。
他们学拼音识字,一般人十来天学会拼音,机灵点的六七天,然后照着拼音书自学识字,比起花钱拜师简直神速!
本钱……约等于没有?
这些孩子也没给沈娘子家交束脩。
顶多课间帮忙干点活儿?
两人对视一眼,很想立刻写信告诉皇帝拼音识字这个大神器。
不,她们不能急躁,要多观察几天,自己先学会再说。
于是俩老太太学得更起劲了!
第110章 外贫内富 看似贫穷,实际富有
等学数字的时候水嬷嬷和宫嬷嬷更加支棱了。
因为这个数字她们在宫里听说过!
虽说退休生活清闲舒服,可也着实无聊,肯定得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听八卦就不错。
为这个数字听说前朝还发生过大辩论呢,有几个老学究还在工部扯胡子打起来了。
她们在后宫,具体细节不清楚,却也听说前朝吵架的事儿。
起因是萧先生跟皇帝提出改革算筹为算珠,在账目中改革数字为符号,方便书写。
把复杂的算筹改为简单的算珠大家都不反对,还兴致勃勃地一起钻研。
把一连串一二三,壹贰弎改为123,大部分人也愿意接受,尤其户部、工部,整日算账的部门很愿意改革。
用数字符号来记账,不但节省纸张、时间,而且一目了然,方便算账,能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
但是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分歧,改革派觉得账目改为数字,竖着写就不方便,看起来也不一目了然,横着写就方便很多。
反对派觉得千年习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不能随意更改。
改革派觉得写文章、策论等依然竖着,账目完全可以横着,反正现在又不用竹简,都是书册,横写账目有何问题?
报账的时候依然可以竖写,不耽误上官们阅读啊。
最后还是萧先生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依然竖写,但是账目数字可以横写在其中,用稍微细的笔书写即可。
皇帝拍板采纳了萧先生的建议,内阁通过,六部吏员学习并试行。
只是0-10这么11个数字,六部吏员至少举人出身,很多还是同进士、进士,那学习能力自然不是虚的,看一看就能记住,明白其中的原理以后所有账目都可以用此表示。
更何况萧先生提到的加减、乘除、小数点、负数,这些算学里都有对应的概念。
之后萧先生提议,皇帝同意,着内阁主持,户部工部执行,翰林院、国子监等抽调人手参与,专门成立一个算学司,研究算珠规则。
若是研究明白,以后就能用一个算珠器来计算账目,再不用一大桶算筹了。
不过直到她们南下,好像也还没研究明白?
张公公幸灾乐祸地说还是萧先生会治那些老头子,让他们去研究算珠,就没空烦陛下。
更没空骂他了!
水嬷嬷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