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6


嬷嬷不太懂这些,但是在乡下看到这个还是很激动的。

是小少爷教的吧?

毕竟萧先生会的,肯定会教给学生。

下课休息时间,水嬷嬷和宫嬷嬷还意犹未尽,忍不住问谭秀算学还学了什么。

谭秀儿:“学会数字就学加减法,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个十百千万,还要学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什么的,我还在学加减法呢。”

水嬷嬷试探道:“学算珠不?”

谭秀儿:“算珠?你说的是算盘吗?学呀,就是现在还学不到那么远,阿年和阿恒会。”

水嬷嬷惊讶,“他们会?”

算学司还没琢磨明白呢。

至于算珠还是算盘还是珠算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虽然小少爷和小鹤年还在研究阶段,可谭秀儿瞅着他们时常围着那个大珠算器噼里啪啦拨弄,就觉得很厉害。

在她眼里阿恒阿年不是俩孩子,那是俩天才!

比很多大人还厉害的天才,那自然会了。

她回答得骄傲又肯定,“会啊,当然会!”

水嬷嬷和宫嬷嬷惊呆了。

这……不可思议!

宫嬷嬷回顾一下,好像是在沈娘子屋里看到一个算珠架子?

立式的,分上下两排,中间插着一根根棍子,上面和下面都穿着几颗珠子。

她没见过户部做出来的什么样子,估计和这个差不多?

大课间的时候谭秀就邀请水嬷嬷和宫嬷嬷去屋里找裴母聊聊天。

陈玉箫也不必一直学,她还要学做针线呢。

裴母也没闲着,她现在得空就纳鞋底,不做裴云那么复杂的,就做正常鞋子。

以前家里冬天都穿草鞋,现在二郎和阿宁赚钱,老头子也赚钱,家里不愁吃喝,哪里还能穿草鞋?

老人孩子的都要穿布鞋。

其实现在花钱买鞋子也轻松,可裴母还是舍不得,宁愿自己做。

现在沈宁有两双棉鞋换着穿,阿年和珍珠也有,她还要给小少爷做。

虽然小少爷有七奶奶那些人给做,可孩子在自家住着,久了在她心里和阿年一样,自然也要管的。

陈玉箫上午下午会和她一起做一会儿针线活儿。

谭秀儿要么帮裴母纳鞋底,要么就去作坊帮忙晒米粉、盘米粉。

裴母怕宫嬷嬷和水嬷嬷觉得无聊,笑道:“两位大妹子,坐累了去院儿里溜达溜达。”

东院儿三间是做素鸡、腌白菜和腐乳的地方,院子里堆着白菜、大大小小的缸、坛子。

过去是编席的地窨子,再过去是米粉作坊。

沈宁说哪里都不怕看,即便素鸡被人学去也没什么,因为她的顾客群稳定了,价格也不高,别人学了也没法低价抢客。

低价就意味着不赚钱,不赚钱瞎折腾啥呢。

现在价格和她一样也竞争不过她,所以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再者想偷学的心怀鬼胎,也不敢大大方方来她跟前。

像谭秀儿、水嬷嬷宫嬷嬷这些,也不可能是为这个来的。

毕竟不管萧先生还是阿恒、阿鹏,都品行绝佳之人,不可能随便介绍俩来捣乱的。

想想人家也不会为了她的豆制品远道过来。

水嬷嬷和宫嬷嬷不管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还是肩负的任务,也让珍珠和宝儿领着参观一下。

虽然谭秀热情,可她毕竟是客人,不能反客为主。

小珍珠和宝儿又当了一回向导,领着两位嬷嬷游览自家不大却简陋的作坊。

他俩骄傲得很,半点不觉得有什么寒酸的。

大伯娘等人也习惯别人参观了,甭管谁来,她们只管干自己的活儿就是了。

参观到地窨子的时候水嬷嬷和宫嬷嬷看到几个残疾老头儿,不禁捂住了嘴巴。

她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小时候也有娘家、亲朋,自然知道民生多艰。

像这种没了腿脚的人,大部分拖延个把月就死了,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即便活下来,也是废人一个,自家人都嫌弃,哪个作坊会要?

沈娘子家竟然找这样的废人来做活儿,确实和别的作坊不一样。

等等,怎么还有一个老婆子?一只眼眼皮耷拉着,是瞎了吗?

小珍珠小声道:“那个没有腿的是孙伯伯,没有脚的是吴伯伯,眼睛不大好的是苏奶奶,别看他们身体不方便,做活儿可利索呢,一点不少赚钱。”

这三个都是附近村里的,家里赤贫,要活不下去了。

他们不能下地干活儿,还白吃粮食,不管家里人乐不乐意,他们自己都没脸。

正好会点编活儿手艺,听说裴父这里招人,他们就来试试。

没想到竟然就被留下了。

他们勤快肯干,一开始一天能赚十文,后来十五文,现在能赚二十文。

一个个干劲十足。

原本遭嫌弃的,现在家里也和平许多。

那个苏婆子男人姓付,两口子为人心善,自己三个孩子还收养了两个。

后来老婆子一只眼睛看不清了,老头子就让她在家歇着,做饭家务都有儿媳妇。

结果老头子一死,五个孩子谁也不想养她,纷纷翻旧账,收养的嫌弃他们偏心自己孩子,自己孩子嫌弃他们偏心收养的。

即便儿女再不好,苏婆子也不忍心告官府,就自己背上铺盖卷离家出走,想出去讨饭,讨不着就找个没人的地方饿死拉倒。

她眼睛不好使,又饿了几天,深一脚浅一脚能走去哪里?

正好就晕倒在豆腐村南边儿的沟里。

小珍珠那天跟阿鹏去野地里练习摔跤、站桩,遇见晕倒的苏婆子就给救了回来。

救醒以后问清楚缘由,沈宁说可以让高里正出面帮她跟付里正说说强制儿子养老,苏婆子却摇头。

知道这里招编席的人,她说自己也会做编活儿,学学也能编,就留在这里编席了。

她虽然一只眼睛看不见另外一只却好的,干活儿慢却不是不能干,老头子心疼不让她做家务,儿子媳妇们就以为她真的废了。

她不要工钱,只求糊口有个地方住,清明寒衣节的能给老头子上上坟。

东院儿三间屋子为了砌锅灶干活儿,也被裴父带着裴大伯等人盘了细长的火炕,烟道直接从后窗出去。

之前淮安住这里,现在苏婆子也住在这里。

苏婆子平时就埋头编双喜字红席,啥话也不说。

编席的除了本村几个,其他都是外村招来的,五六个人一个地窨子,除了搭伙儿的大部分人互不认识。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苏婆子的事儿。

水嬷嬷和宫嬷嬷听完以后,看小珍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孩子……

小珍珠小声道:“两位奶奶,你们平时不要打扰苏奶奶哟。”

宫嬷嬷:“你们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