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5
了虞宗正,陪同兼任钦差的吏部尚书一同南下,查宋修文一案。
他回头仔细与家里的老夫人,以及幕僚商议之后,得出了结论,皇上有心培植虞氏,提拔虞宗正。
虞宗正怕要借机平步青云,成为治吏重臣。
宋虞两家是世交,镇国侯府也不至于为了这事而心生芥帝,虞府能得了好,对他们没有害处,只是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毕竟,虞宗正踩了宋修文上位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他们也清楚,宋修文栽了跟头,归根究底还是宋修文动了皇上的利益,这才让宁远侯有了祸水东引的机会。
一切都与虞宗正这一个言官没多大关系。
虞宗正能参与此案当中,对镇国侯府反而是一件好事,也至于被宋修文牵连太甚。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话到了这份上,也不必再卖着关子打机锋了:“宋兄如果能放心愚弟,倒不如让子章陪同我一道南下,江南富甲天下,是朝廷赋税重地,想来过去走一走,对子章也是难得的历练。”
镇国侯高兴不已:“虞老弟有心抬举明昭,愚兄是求之不得,此行便请老弟,多照应明昭一些,愚兄就此谢过了。”
说是历练,其实是要宋明昭参与宋修文一案,待将来明昭一举登科,这一历练,也会写进履历之中,对他的前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折损了一个宋修文,对镇国侯府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若能借机历练了宋明昭,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只是虞宗正是个直脑子,在官场上虽然有几分厉害,但并不是精于世故之人,此计倒不像是他自己想来出来的。
不过转念一想,自从虞宗正的正妻杨氏,因病休养之后,家里似乎一直是虞老夫人和他的大女儿在管家。
也是从那个时侯起,虞宗正在官场上,也变得顺风顺水。
幽王一案,都察院牵连了那么多人,连他的岳父杨士广都流放了,他竟然一点事也没。
后来更是参与到三司会审之中,得了皇上的褒奖。
如今更是……
他也时常听母亲和妻子提及,虞幼窈小小年纪,却有心城府,也有成算,上能孝敬长辈,下能敦亲弟妹。
家中里里外外都操持妥当,是个能干人。
之前明昭吐血昏明,险此丧了命,便也是因着虞大小姐做的麝药香丸才救了性命。
人都说家和万事兴,家里头安稳了,外头的爷们才能用心朝堂,专心政事,想来虞宗正有此前程,这个女儿是功不可没。
两人达成了共识,
回到家中,朝廷任命的文书正式下达。
虞宗正以监察御史之名,随兼任钦差的吏部尚书南下,调查宋修齐一案,三日后启程。
第485章 班师回朝(求月票)
到了下午,虞宗慎提早下了衙门来了大房。
母子三人关着房门议了一个时辰的政事,暂且将宋修文一案的章程定下来。
虞宗正很清楚,宋修文一案关系到他的前程,之后又与幕僚议事,查漏补缺,事后还寻了虞幼窈,打算听一听她的意见。
虞幼窈对朝堂之事的敏锐,让原就对虞幼窈十分看重,没将她当成孩子的虞宗正,越发不敢小瞧了她。
世家的教养,从不以年龄论高低,家中的子孙出息了,他们会尽量,给他们更多历练,表现的机会,即便是女子也是一样。
世家男女各司其职,男子精心教导,是为了光宗耀祖。
女子用心教养,也是为了兴家旺族。
男女之间的差别,在于男主外,女主内,只是偏重不同。
琅琊王氏教养了几十个皇后,轻男轻女是不可能教导出母仪天下的德才兼备之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是很有歧义,是见仁见智,真正意思却是,女子当首重德行,德行与才华没有冲突,才德兼备才是世家女子之典范。
狭隘的家族,是不可能传承下来的。
虞幼窈看了之后,大致上是没有错漏了,提点了一句:“父亲南下之后,不妨在私底下多接触一下浙江水师,这应该是一个突破口。”
她记得宁远侯所奏宋修文的罪名之中,就有贪墨军晌这一条。
军晌要怎么贪,肯定是从战士们的军晌之中克扣。
虞宗正听是浑身巨震:“宋修文掌执水师,从水师入手,倒也不怕牵连甚广。”
找大女儿只是他一时兴起,却没想到还真给了他一个惊喜。
虞幼窈颔首,继续道:“若宋修文贪墨军晌查实了,父亲就不要出面,只管挑动战士们去闹,事情闹大了天,那也与父亲没有关系,届时自然会有人暗中接触父亲,父亲适时提出,宋修文贪墨的脏银,自然会有人,准备好大笔的钱,好让父亲向皇上交差。”
虽然利用了那些战士,但那些战士们,常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若不把事情闹大,让浙江大小官员只投鼠忌器,就算收拾了一个宋修文,还有李修文,赵修文。
虞宗正深深地看了虞幼窈,没有说话了。
虞幼窈微微一叹,看懂了虞宗正的眼神,但是这又怎么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大周朝已经烂进了骨里头,连身为皇室中人的幽王殿下,竟也被北境利益背后的势力给迫害至死。
而自古以来就富甲天下的江南,又能引多少人为之疯狂?
一旦触及了他们背后的利益,牵一而发动全身,后果不堪设想。
只能尽可能的,为浙江水师讨个公道,如此南下也不算白走一趟,算起来也是不负皇恩,问心无愧了。
祖母教导她“心术“,首先让她学的就是利弊权衡。
三日后,虞宗正启程南下,宋明昭低调随行。
朝廷下了旨意,令征东大将军殷怀玺率十万兵马,押送李其广,及山东一干氏族余孽班师回京。
虞幼窈一天一天地数着日子。
直到七日后,征东大将军殷怀玺,向朝廷递了文书,言明大军驻扎在通州郊外的营地,请示朝廷下一步指令。
皇帝龙颜大悦,当下就让礼部准备接应,以及设宴筵请功臣的诸多事宜。
第二日,礼部尚书携群臣到京郊相迎。
百姓们得了大军班师回京的消息,更是一片沸腾,一大清早就跑到京郊外头,夹道相迎。
虞老夫人也是难得带了一家老小,去了虞府在长安街上的一家酒楼:“寻常热闹,也不必往上凑了,但征东大将军班师回朝这盛事,却是不能错过,理应带你们一道出来见一见世面,涨一涨见识,开一开眼界,拓一拓心胸,也该明白这太平盛世得来不易,为人在世,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虞善言几个也是受教。
征东大将军殷怀玺,今年也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