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1


有了长辈的认可,将来议亲也是顺理成章。”

宋明昭并不否认,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男女大防不能逾越,就从长辈这边入手。

宋老夫人叹了一声:“我竟不知道,我镇国侯府竟如出了你这样的痴情种,罢了,罢了,总归是我们这些做亲人的亏欠了你,你父亲那里,我去说。”

宋明昭大喜过望:“多谢祖母。”

这一晃,时间就到了腊八。

赈灾的药材已经准备齐全,连同谢府撤离的物资一起送上了商船。

之后,谢府明显感觉到,泉州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各口岸开始增兵戒严,对往来的商船、客商的进行排查。

排查力度,也只较平常要严一些,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不满和怀疑。

但虞幼窈猜测,这种排查会逐渐加强。

这也进一步证实,贾州府已经投靠了梁王,并且一直在暗暗关注谢府的动向。

很可能梁王有一部分人,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泉州,只等所有人分批入城之后,就会控制整个泉州城。

对此,谢府很庆幸听了虞幼窈的建议,放弃了往淮江一带撤离,加快了撤离的进度,提前将大部分人手与产业转去了北境,剩下小部分产业,多为古董、玉器、字画等,因为数量不大,夹带在行商的商船上,也不引人注意。

否则,谢府的人还没出泉州,只怕已经被贾州府察觉了。

之后,虞幼窈约了林严两家理事人,一同去了归元寺,商谈道地药材互通有无的相关合作事宜。

三方都带了诚意,“玺心”镖行在黑白两道打出了名号,虞幼窈财力到位,让利也痛快,合作几乎没有波折。

虞幼窈道:“第一次交易,就安排在元宵节后,你们两家尽量筹集药材,有多少收多少,届时我会安排管事过来接洽。”

林严两家均无异议。

林老爷略带了试探:“县主所需药材十分庞大,我要回浙江做些准备,您对叶大人的问侯,林某一定代为送达。”

虞幼窈笑了:“如此甚好。”

林老爷心中一定。

因为韶仪县主的提醒,他一直在暗暗观察泉州的动静,也隐约察觉到了,最近泉州的变化,更坚定了回浙江的打算。

只不过要怎么离开泉州,还需要仔细谋划。

生意谈完了,虞幼窈在归元寺里用了斋饭,回府的途中,路过了脂玉楼,虞幼窈下了马车,打算去看看生意如何。

脂玉楼的格局已经改了,琉璃做成了长方形的透明柜台,里面陈列了各个产品的样品,旁边大致介绍了产品的功用、效果。

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会注明基本配伍,容易致敏的香料药材,也会在介绍里注明,瞧得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脂玉楼现在的产品,达到了一百余种,比原来多了近半,增加了许多香药,每一种都各有功用,还专门请了一个郎中坐堂。

客人进店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以产品的介绍作为考量,自己挑选感兴趣的商品,选择更自由,范围也广,种类也多,也能达到刺激消费的效果。

一楼和二楼拢共设了十二个隔间,用精美的隔断屏风,隔出小厢房,里面摆了桌椅,茶水,点心,招待客人。

脂粉妆品类,若不清楚上妆效果,可以到隔间试用。

香药类,不清楚功用,也可以请教坐堂的郎中。

经营更加人性化,也更周全到位。

这会儿已经到了下午,铺子里还有不少人,任掌柜也忙得脚不沾地,见虞幼窈过来了,连忙带虞幼窈去了二楼的厢房。

虞幼窈还没开口问,任掌柜已经滔滔不绝地说:“这才不到一个月,许多产品已经是供不应求了,从下个月开始,香坊里就要加大产量……”

虞幼窈对脂玉楼的情况,已经有底了。

任掌柜和谢府解了契,是自由身,过一阵子,她要离开泉州,脂玉楼她没打算转出去,就交给任掌柜代为经营。

任掌柜能力不错,经营脂玉楼这么多年,没出过纰漏,忠心也是毋庸置疑。

香药的核心配伍,始终掌握在她手里,可以通过商船送到泉州。

谢府撤离了泉州,贾州府也不会再做多余的事,去为难那些曾经与谢府相关的人,人都走了,折腾也没用。

虞幼窈到了北境之后,贾州府也就能猜到,谢府背后的靠山是武穆定北王,就更不会为了几个贱民,跟她过不去了。

生意还是要照做的。

不光要做,泉州脂玉楼还将作为她沟通全国商贸的桥梁,将来她名下的商品,将会通过水陋商路,远销国内至海外,国外的香料,在大周朝是紧俏商品,国内许多胭脂水粉、香药在国外同样紧俏。

通过这段时间,对香药生意的了解,虞幼窈终于对自己,坐拥了怎样一座拥有无限潜力的宝山,有了确切的认知。

……

就在谢府,为撤离泉州做准备时,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了吏部并都察院的加急文书,就都察院弹劾贾州府纵子成凶等十余罪名,勒令贾州府在三日内上疏陈情。

贾州府立马陷入了焦头烂额。

顿时也顾不上谢府。

然而,就在贾州府将折子八百里加急送进京里时。

京里又传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远在北境的武穆定北王,联同去北境赈灾的官员,一同上疏朝廷为韶仪县主请功。

第778章 韶懿郡主

韶仪县主试种了一种从海外传进国内,名为甘薯的作物,这种作物耐旱、耐脊、产量高、胞腹,叶、藤、根都能食用。

武穆王协助韶仪县主名下各大庄子,将这种作物推广种植,甘薯竟然在干旱之下存活了,还结出了一个个梨大的根块。

受灾的百姓靠着夏吃薯叶,秋食薯藤、冬食薯块,大大缓解了灾情。

与此同时,远在浙江的叶寒渊,也上疏了朝廷,韶仪县主在浙江水患之后,在浙江推广种植了甘薯,而甘薯到了十二月还有收成。

消息一经传出,不光震惊了朝廷,连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也是大受震撼。

朝廷在得知甘薯在京郊一带也种植开了。

特地派人去小周庄、胭脂庄,并附近的村子按察,确认武穆王并叶大人所言非虚,并且带回了甘薯。

到了第二日,太后娘娘上了金殿,命人将甘薯分发给朝臣品尝。

十八般烹制,怎么做都好吃,生着吃解渴生津,熟了吃一小块就能饱腹,整个人朝堂都为之震惊。

当下就有老臣,扑通地跪到金殿上,老泪纵横地高呼:“天佑我大周,天佑我大周啊,”

也有老臣激动得热泪盈眶道:“韶仪县主此举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是陛下之福,万民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