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2


之幸,更是社稷之兴呐!”

“韶仪县主大义啊,臣恳请陛下,恳请太后娘娘,一定要重赏韶仪县主。”

“臣附议,韶仪县主祖德光耀,满门仁忠,多年来办善堂,施粥棚,捐善款,济灾民,虽一介女流,一腔济世之仁心,仁善之德行,更胜男儿。”

“……”

大周朝自建朝开始,就重农抑商,朝廷每年发放新种,鼓励百姓试种,凡种植成功朝廷都有赏赐。

虞幼窈试种新种,缓解一方旱情,并惠及天下万千黎民的仁德之举,这样大的功绩,若是换作男儿是要封侯拜将。

重赏韶仪县主,几乎成了众望所归。

当天内阁紧急议事,拟请为韶仪县主请封郡主。

帖子呈到太后娘娘手中,太后娘娘拿了朱笔,往“仪”上一圈,道:“仪字不表,重新拟定。”

内阁连夜商讨,最后有户部尚书提议,将“仪”字,变更为“懿”字,并直言:“韶仪县主之功必载史册,“仪”乃小貌、小德,故不表功,亦不宣德。“懿”之深貌、大貌、大德,意表赞、称颂,字同“噫”,是为叹词,赞德。”

兵部尚书也附议:“《周书》谥法曰:柔克为懿,温柔圣善曰懿,韶仪县主之仁德圣善,唯懿字可表也。”

礼部也赞同:“懿字,当作从心、从欠、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也,韶仪县主当之无愧。”

第二日,拟请封号的折子,再次递到太后娘娘手中。

太后娘娘看后朱批:“准!”

于此同时,赶工三日的圣旨也正式完工,到了第二日,皇上銮驾就到了虞府,虞幼窈不在,虞宗正和江氏代为接旨。

内务府也在加紧督制韶懿郡主的郡主命服。

等到命服赶制完成,并快马加鞭送去泉州时,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七,大年将近。

随行的内侍,在贾州府的带领下,来了谢府,谢老太爷当即带领谢府一家老小,阖府跪谢皇上隆恩,太后娘娘恩典。

内侍还带来了朝廷的封赏,良田、布匹、金玉古董、香料药材等等,十分丰厚。

内侍将代表郡主的身份玉碟,呈给了虞幼窈,传了太后娘娘的话:“……兹按礼法,韶懿郡主理当即刻启程回京,进宫向太后娘娘谢恩,只隆冬之际,也不适合跋涉辛苦,太后娘娘恩恤郡主,允郡主年后再行归京。”

虞幼窈当即跪拜谢恩。

这一趟差事十分辛苦,谢府备了不少礼物,客气地将公公并随行的一众人送出府去。

内侍公公瞧着堆了一马车的厚礼,顿时也觉得这一趟太值了。

一行人去驿站歇了一晚,稍作休整。

到了第二日,就要启程回京。

虞幼窈带了自己亲自做的香药过来相送。

香药是做给太后娘娘的,太后娘娘用不用倒是其次,但得了太后娘娘的好,又成了宗室贵女,总归是要表些孝敬心。

虞幼窈回了谢府,与祖父商量:“趁今天泉州戒备松散,我们准备一下,今晚子时就撤离泉州。”

担心引人怀疑,白日里,谢府一切照旧,仿佛没有半点异样,只是一入夜,府里就开始行动起来。

虞幼窈交代殷三,安排守在“韶园”的一百精兵,一部分去码头接应,一部分护送他们出城。

而此时,因为送走了宫中来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打算好好疼一疼家中宠妾,也好乐一乐,放松放松的贾州府,正在兴头上,就被管家从温柔乡里喊起来了。

贾州府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嘴里骂骂咧咧地,从小妾身上爬起来,手忙脚乱地穿好了衣裳,去了书房。

贾州府从探子手里接过了字条,看得直蹙眉:“谢府要跑?这些日子我一直派人盯着谢府,也没发现异样啊?”

探子恭敬道:“消息是我们安排在谢府的内应传出来的,谢府应当防着州府衙门,逃跑计较安排得很谨慎,也是打算举家逃离,家中难免闹出了动静,这才让内应察觉了端倪,连忙报了过来。”

贾州府盯着字条,看了半晌:“许是上次长风,当街调戏韶懿郡主一事,引起了谢府的怀疑,这段时间泉州开始戒严,让谢府察觉了端倪,”他琢磨了一会儿,随后道:“立刻带五百精兵,去谢府。”

“大人,”探子原也是梁王身边的人,就有些犹豫,“王爷那边还没消息传来,我们就这样贸然过去,会不会打草惊蛇?”

贾州府立马道:“泉州最近的动静有些大,韶懿郡主是世族培养出来的嫡长女,在京里也是见过世面的,许是经察觉了什么,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又碍于谢府受制于官府,为求自保,这才一直隐忍不发。”

第779章 逃跑

“韶懿郡主先是借着购药赈灾一事,让我投鼠忌器,又向朝廷告了我一状,让我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为谢府争取时间,暗暗策划着逃跑,如果让韶懿郡主逃出泉州,那才叫打草惊蛇,就真误了殿下的大计。”

探子面色顿时凝重起来:“到了谢府之后……”

贾州府一双绿豆眼眯成了一条眼缝:“你们伪装成汪洋大盗,如果谢府识相,那就活捉了,先关进地牢里,凭他们家的人脉渠道,也能为殿下所用,为殿下赚取源源不断的钱财。”

探子连忙问:“如果他们不识相呢?”

贾州府挤了一下眼睛,脸上露出一丝残忍:“那就当场格杀,以绝后患。”

探子又有些犹豫了:“谢府是泉州首富,人脉渠道很广,韶懿郡主也才封了郡主不久,正是风头大盛,我听说浙江和北方,有很多受灾的老百姓,因为种了番薯才得已活命,民间有不少关于韶懿郡主的传言,很多人都说她是活菩萨,为韶懿郡主立生祠,香火供奉,朝廷也下达了文书,明年一开春,就在全国范围推广种植番薯。”

这几年大周朝天灾人祸,各地暴乱频发,朝廷不作为,以致官府贪墨横行,欺压百姓,百姓们苦不堪言。

韶懿郡主推广的番薯,是老百姓们救命活命的希望。

因此,韶懿郡主在民间的声望极高。

贾州府冷笑一声:“倘若是在平时,我对谢府还会有些忌惮,对韶懿郡主也要礼让三分,但是等殿下入主泉州,区区一个商户又算得了什么?宫里都自顾不暇了,还能管得了远在泉州的韶懿郡主?”

探子觉得他言之有理,只是还有顾忌:“韶懿郡主那位周表兄,似乎与武穆王有些关系,武穆王之前还为韶懿郡主请功……”

贾州府有些不以为然,若不是这探子,是梁王殿下的人,他也不会多费口舌:“北境地处极北之境,泉州处于东南沿海一带,两地南辕北辙,隔了千山万水,武穆王也是鞭长莫及,难不成武穆王还能为了一个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