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问道:“咱们都被困在这储秀宫里,都是一般境遇,怎么信贵人一点儿不着急?每日也不出来跟咱们一同说说话,排解一二?”
信贵人姜恒,坐在窗边供坐卧赏景的高低炕上,听她们提起了自己,就听得更认真了。
关于她不加入群聊,这些秀女又会怎么说呢?
春风送来的声音,语调都变高了,生怕姜恒听不到似的:“信贵人啊,人家可是第一日入宫参选的秀女!出身大族,阿玛的官位又高,当然自矜身份,才不跟咱们一起着急呢。”
姜恒在窗下听着这话的语气,觉得酸的都可以泡出一罐子腊八蒜了。这样的酸话落在她耳朵里,她内心毫无波动,甚至因为想到腊八蒜还有点想吃饺子。
也不怪有人说话酸,说来,这第几日进宫参选的秀女,可是有大讲究的。
宫中选妃嫔称之为大选,所有满、蒙、汉八旗在旗的适龄姑娘都得参选,人数众多,一两日自然是选不完的。
这时间线一拉长,入宫参选的先后顺序就重要了起来:毕竟皇上的时间宝贵如珍珠,那是不可能天天屈尊坐在这选基层员工的,基本也只有第一日会露面,相当于给这项仪式剪个彩,开个场。
故而这第一日入宫参选的秀女,公认是最佳的一批。
当然,不是指她们容貌身段最佳,而是指投胎水平最佳,一出生就摊上了好爹——须得满军旗与蒙军旗二品及以上官员府上的适龄姑娘,才能第一日入宫备选。
这当真是考验投胎技术,毕竟爹是大器晚成型的高官之女都赶不上趟。
只有这一天国之重臣们的女儿参选完毕后,之后的日子,才按照八旗划分,按一天两旗秀女入宫的流程选下去。
排到后头的秀女,基本难亲眼见到皇上龙颜。
而其中有些秀女自诩美貌才情,必能引皇上注目,却从开头就矮人一截错失被皇上亲选的机会,心中就格外不甘,逮到话头当然要酸一酸。
姜恒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反正她是被酸的那个。
说来在看书的时候,姜恒就发现女主赢在了起跑线上后,就直接躺在起跑线上。
其实若她穿越的是真实历史,躺平也未尝不可,横竖家世摆在这里,按部就班的过日子等着升位份也是一条稳妥之路。
但问题是姜恒看过这本《信妃录》,若是女主现在躺了,在将来五到十年里,会受到前赴后继的欺负,最后才能得到‘苦尽甘来帝王怜爱’的终局。
姜恒能吃苦,但真是个不吃气的人。
她决定支棱起来,既然赢在了起跑线上,那这场马拉松,她就一定会持之以恒的跑完。
姜恒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继续听外头的秀女小团体说话。
虽说她看过这本小说,熟谙剧情,但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些人也都是真实存在的,不再是书上没名没姓的‘一个秀女’‘另一个秀女’。
不出意外,她们将会是自己未来一生的同事。
姜恒还是准备认真收集些信息,无论是关于这个朝代,这个宫廷,还是这些秀女本身的出身性情。
情报就像是银子,多了总比少了强。
外头的秀女团依旧在议论年贵妃,虽不敢直接言语抱怨,但怨愤之意仍旧从语气中溢了出来。
姜恒对照记忆中的剧情,边听边点头:嗯,也难怪这些秀女这么愤慨,实在是年贵妃这一回的行事太过了些,生生拦住了这一批新人的前程。
第2章 试用期
若说投胎的学问和运气,年贵妃也很是不差,除了出身是汉军旗这一点略有逊色外,单看其父兄的官位,年氏亦是妥妥的起跑线式赢家。
其父年遐龄是正二品的湖广巡抚,其兄年希尧和年羹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官位都没有低于正二品,尤其是年羹尧,现任从一品川陕总督,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就已经是镇守一方的要员,人人都道将来前程必然更大。
上天似乎格外偏爱年贵妃,就那一点出身是汉军旗的遗憾,上天也给了她过人的美貌和才情作为弥补。
【年氏入雍亲王府,就如同朝阳升起令群烛无光般,将雍亲王胤禛的侧福晋和侍妾们比的黯然无光。】
在《信妃录》原著中,年贵妃绝对是顶流级别的配角。
女主走的是温柔无争,风中摇曳的真善美小白花之后期发力长跑路线,而年贵妃则是轰轰烈烈缠绵悱恻却后劲不足的璀璨烟花终将凋零路线。
在前期的故事线里,写书人对年贵妃的着墨极多,尤其是对她的美貌和得宠,那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都不落下。
因而这会子哪怕不听外头的新人秀女团议论,姜恒也很清楚的记得,这回年贵妃做了什么事儿。
且说《信妃录》的时间线,并非历史上的大清时间线。在这个世界里,四爷不仅提早了十年,年仅三十五岁就登基为帝,还是个‘冷峻严正却俊美过人,’收割无数芳心的帝王。
然而作者给了四爷言情男主顶配式英俊容貌,给了他提前登基的优厚条件,却也让他少了几个子嗣。
历史上的年贵妃,入雍亲王府十年,生育了三个阿哥,可在《信妃录》中,甭管是雍亲王府年侧福晋还是宫中的年贵妃,这几年来都没有生养。
不过历史上的年贵妃,虽育有好几个孩子,但所有的孩子都陆续夭折没有一个长大成人。若是她本人能选择,不知这两种伤痛会作何选择。
史册且不论,只说《信妃录》的世界里,如今雍正帝的儿子只有三个——齐妃李氏所出的三阿哥弘时,熹妃钮祜禄氏所出的四阿哥弘历,裕嫔耿氏所出的五阿哥弘昼。
其实对于帝王来说,有三个儿子并不算很少。
要是把雍正帝放在明代,这子女数目已经能到中游水平了。甚至在大清的晚期,有三个儿子都绝对是超额完成任务的帝王。
无奈,雍正帝所处的年代在生孩子方面太卷:其父康熙爷于子嗣上简直是天赋异禀,哪怕去掉许多夭折的孩子,也留有几十个子女。于是在先帝庞大的子嗣数据库对比之下,就显得雍正帝瓜果稀疏,让人说不响嘴。
姜恒记得,自己看的不少清宫剧和小说,都会提一提雍正帝子嗣少这件事。还有人因此戏称的雍正帝在一堆兄弟里杀出来登基是‘地狱模式’,而他因儿子稀疏,乾隆帝就变成了‘简单模式’,轻松胜出。
于是在先帝爷过了周岁祭礼后,在太后娘娘的主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太后旨在要让皇上的后宫百花齐放,当然最重要的是百花齐放后要多多结果,儿女都好,十个不嫌多,八个不嫌少,反正皇室都养得起。
据说太后还给皇上制定了一个五年至少抱三个的‘五三’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