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6
任务都会立刻停摆。每个任务都需要她本人在现场选址确认,并且同时进行的任务数量还有上限。这意味着大批涌入的百姓和军户,在这个冬天到来前,很可能只能继续窝在简陋的帐篷里。西北的寒风可不是闹着玩的,那风雪刮起来,帐篷根本扛不住。
“不行,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冻死在我眼皮子底下。”谢乔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案,几乎要把自己逼到墙角。就在她一筹莫展,几乎要薅光自己头发时,一道熟悉又意外的光幕毫无征兆地弹到眼前:
【观看此广告,你将获得[子系统x1]】
【是否观看?】
“子系统?”谢乔盯着这三个字,足足愣了十几秒,脑子飞速运转,试图理解这玩意的用途。眼看倒计时快要结束,她几乎是凭着直觉,猛地选择了“是”。
光幕切换,广告开始了。内容是推销房产,西南某地,号称什么黄金海拔线的康养圣地,仙境大平层。谢乔面无表情地看着,心里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不好意思,魔都静安五套房,谢谢,不感兴趣。”
销售唾沫横飞,从地理位置吹到人文关怀,再到未来升值潜力。谢乔全程神游天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快点结束,快点结束!这几个小时简直比当初在比都骨部落谈判还难熬。
广告终于播完,光幕消失。谢乔立刻打开【背包】,目光精准地锁定在那个崭新的图标上,意念集中,说明文字弹出。
【你可以选择一名[角色]使用,使用后,该[角色]将被赋予你指定的系统功能,你可以随时收回[子系统]赋予其他[角色]。】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鉴于你目前等级过低,你可以赋予的系统功能仅有[背包][建筑][签到]。】
“卧槽?!”
谢乔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眼睛瞪得溜圆。系统……系统它生儿子了?!这广告,没白看!虽然功能少了点,但[背包]、[建筑]、[签到],这不正是眼下最需要的吗?简直是瞌睡送枕头!
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在自己的【角色】列表里找到了谢均的名字,选中,确认赋予[子系统]。紧接着,又把目前可用的三项功能——[背包]、[建筑]、[签到]——一股脑全给了他。
谢乔把谢均叫到身边,压低声音,开始一项项地教他。系统自带的模糊效果帮了大忙,谢均虽然眼中掠过一丝困惑,但并未深究这超乎常理的现象,只是极其专注地听着谢乔的讲解,并尝试理解。
“[背包]功能,跟你之前管理[大仓]存粮类似,但更方便,可以随身携带大量物品。”谢乔指着自己面前的空气,模拟操作,“你集中意念,就能‘看’到一个空间……”
谢均模仿着她的样子,很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本就聪慧,之前使用[大仓]已有经验,触类旁通,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接着是【建筑】。“这个,你见我用过很多次了。”谢乔解释道,“选择地点,确认图纸,然后就能自动开始建造,只是需要消耗资源,并且有数量限制。”她演示了如何选择建筑类型和位置。以谢均的悟性,理解起来也不算太难,只是实践起来还需要熟悉。
“最后是【签到】。”谢乔指了指那个图标,“这个最简单,也最重要。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必须点它。一天都不能落下,记住了吗?”
谢均郑重点头。
“签到能得到各种东西,有些可能你暂时理解不了,没关系。”谢乔补充道,“开出来的神奇土壤记得分给农户。其他不懂的,先放进【背包】,格子不够就存进[大仓],等我回来处理。”
谢均仔细看着自己眼前那若有若无的光幕,尝试着集中精神,片刻后问:“我现在可以签到吗?”
“当然可以。”谢乔心中暗喜,这孩子悟性真高。“你盯着‘签到’那两个字,心里用力想着‘签到’。”
谢均依言照做。果然,那两个字微微闪动了一下,几行文字在他“眼前”一闪而过。
“一开始签到的东西可能很普通,别灰心,坚持下去总会有好东西的。”谢乔安慰道,随口问,“打开背包看看,里面泛着金光的那个就是刚开出来的。是什么?”
谢均凝神“看”了一会儿,然后有些不确定地,照着念了出来:“空间传送符…往返?高级…神奇土壤?连弩…图纸?还有…寻迹符?”
谢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嘴角抽动了一下,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
字:“……妈的,臭欧皇。”凭什么她当初签到净是些没用的破烂玩意儿!
不管怎样,大本营的“代班系统管理员”算是找到了。这一下,谢均的任务骤然繁重起来。
谢乔给他规划了堪称魔鬼的日程:清晨处理榆安县的政务;随后骑马去高山牧场,用【背包】收取鸡蛋、羊毛等产出;接着赶往煤田,将新开采的煤炭收入【背包】;然后马不停蹄,沿着长城一线,跑遍五个新建的军户聚落,挨个创建[屋舍]的建造任务;最后返回榆安,将一天的收获分类存入[大仓]。
天天如此,风雨无阻。这强度,谢乔估摸着,生产队的驴看了都得流眼泪。
但她也没办法。眼下大本营里,阿适远在荥阳,她最信任的就是谢均和黄意。黄意双腿不便,全靠椅车行动,根本无法承担这种需要四处奔波的任务。只能等以后若再有子系统,或许可以让他负责一部分定点建造工作。
谢均虽然辛苦,但这高强度的奔波对他虚弱的身体反而是种锻炼,有助于改善[寿命]的问题。同时,每日往返于各处,也能让他更直观地了解民生疾苦,积累宝贵的治理经验。
接下来的十多天,谢乔和谢均两人双线操作,不断创建新的建造任务,让榆安周边的工地上始终保持着最高的建造效率。谢乔默默计算着回梁国的日期,心知肚明,她在这里多留一天,就能多让十六户百姓在寒冬到来前搬进温暖坚固的新家。这沉甸甸的责任感,让她暂时压下了对前路的忧虑。
……
住了近四个月的低矮帐篷,小窦一家三口终于在玉门关外的军户聚落里,分到了属于他们的新屋舍。推开那扇崭新的木门,嘎吱一声,宽敞的长方形屋子就这么呈现在眼前。阳光透过南面墙上新开的窗户洒进来,在地面的黄泥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却也反衬出屋内的空旷和冷清。
他们从帐篷里搬出来的全部家当,只有几件打了补丁的旧衣物和两条破被絮,零零散散地堆在墙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小窦的阿爹窦忠,一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站在屋子中央,眼神茫然地四下打量,似乎还没完全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宽敞。阿娘则蹲在墙角,试图把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