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0
建等地则无天险可守,国土沦丧。
当然,要全占中原,除了要连克各重要关塞之外,还需有充足的粮草和军力,所以若是国内有人要兴兵造反,一般会先取徐州,在中原屯兵屯粮之后,再行图谋。
因此虽然此番北桑国来势汹汹,前方袭扰之地距离开阳仍有百里路程,他们却要先在此安营扎寨,巩固城防,确保此地万无一失之后,再以此为大本营,驰兵救援。
两人赶至开阳时已是半夜,听闻有大队人马朝开阳而来,知府杨庆吓得连夜上了城楼,总兵史唐亦披了战甲,等见是朝廷派大军来相助,两人立刻命人放下吊桥,又欢喜的下了城楼迎接
“哎呀呀!老将军,陛下既派了老将军来,想必今岁北境无忧矣!”杨庆刚下城楼便大步朝前头的许茂拱手作揖,心中的高兴也是显而易见。
毕竟蛮夷多狡诈,要是对方步步为营,逐渐把战线推进到了开阳附近,那么他这个知府恐怕也将悬如危卵。
史唐也很高兴,毕竟许茂二品的龙虎将军可是凭真本事打出来的,有真本事的将军一般都十分受底下将士尊敬。
“老将军星夜到此,甚是辛苦,如今城中已备好了美酒佳肴,这便请老将军虽我等入城,为众将士接风洗尘!”
“老将军请!”
站在史唐身边的一个年轻将军也跟着做了个请的手势,正待一起进城,哪知许茂却没动,而后又有一骑朝前而来。
众人见来人身穿紫色官服,身前补子绣着孔雀,知是朝廷三品高官,惊疑不定,皆看向许茂。
谢良臣勒停马匹,翻身下来,弯起嘴角,朝众人拱了拱手,笑道:“杨大人,史总兵。”
许茂一直十分的不待见他,赶路赶得急就不说了,后来他见自己并未被甩下,骑马跟随不落下风,竟在最后一日先带了骑兵先行,终把他远远甩下。
谢良臣紧赶慢赶,总算追了上来。
这样为难人的小把戏实在算不上什么,再说就算他先到了,不还是得等自己?否则再折腾守城的军士们一趟,丢脸的也不是谢良臣一个人。
“这位大人是?”
杨庆见谢良臣虽年轻,但官职却比自己高,已然猜到两分,却仍问许茂。
许茂用余光看了眼旁边的人,见谢良臣似乎在等着自己介绍,这才不情不愿的开口介绍:“此乃工部右侍郎谢大人,陛下派特派其来此监军。”
“监军”两字一落地,几人便暗自交换了一下眼色。
随后杨庆率先朝他揖了一礼,客气十足的道:“谢大人远来辛苦,舍下已然备好茶饭澡水,谢大人可暂且去馆舍下歇息休整片刻,等洗去尘烟,下官再着人请大人入席。”
谢良臣确实很累了,尤其是一直骑马追赶许茂,虽然他骑术现在也不错,但到底比不过对方常年行军打仗。
于是便点了点头,“如此,那就有劳杨大人了。”
见谢良臣随杨庆而走,史唐立刻凑近许茂,稍显焦急的道:“老将军何苦得罪这些文官,殊不知他们最喜背后告人刁状,若是此人怀恨在心,在送往京城的信中言老将军的不是,这岂非......”
“诶,史将军不必担心。”许茂止住他的话,“老夫戎马半生,早已看淡生死,一心只求报晓国家而已,见到那些谄臣最是不惯,定难给好脸色。”
“可他既来监军,老将军何不暂忍他一时?”史唐继续劝。
哪知许茂却轻哼一声,道:“此人最是会装模作样,他还未至而立之年,却已官至三品,两广之地盛传他之贤名,如今既已在人前装了模样,少不得继续作态,如此,我怕他作甚?”
说着,许茂一甩袖子,也领兵进了城。
史唐见状只好跟上,至于谢良臣是否真如许茂所说,是个外忠内奸的,他便派人仔细观察就是了。
晚上的接风宴并不算盛大,毕竟时候不早,再说现在也没到庆功的时候。
不过开阳城内的大小官员却是都到了,而且对谢良臣十分殷勤。
他周旋席间,与众人相处融洽,举止也无高傲之态,倒是拉了一波好感,一些原以为他会仗着监军的身份颐指气使的人也松了口气
谢良臣在馆驿住了下来,许茂却是去了军中,据说已经开始与总兵史唐商量城防之事以及退敌之策。
至于他这边,知府杨庆似乎生怕他去掺和军/政要事,所以给他送来了数名美女,据说还打算让人在馆驿日日给他表演歌舞,宴席不停。
谢良臣在他把人送过来的时候就退了回去,并表示自己非是好色之人,至于宴席歌舞更是不必,让他不要破费。
杨庆听说后,也暗自纳闷,不过既然对方愿意在馆驿里看书,他也就随谢良臣去了,反正只要不惹麻烦就行。
哪知才过两日,馆驿便差人来报,说谢良臣带着随侍出门去了,而且据说还常常登高远望,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杨庆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去探探虚实的好,于是便在一日早晨过来拜访了他。
谢良臣刚换好衣裳准备出门,听人来报杨庆到了,便又只好回堂中坐下,命人将其请进来。
“下官见过谢大人。”杨庆才一进门便满脸堆笑朝他行礼。
“杨大人快快请起,何必如此客气。”谢良臣疾走两步过去,不等对方将礼行全,便托起了对方的手臂。
杨庆见他一身便衣打扮,就知今日谢良臣又要出门,于是明知故问道:“谢大人这是要往何处去?”
谢良臣看他目光,随即展了展衣袖,大方道:“正是,枯坐馆中甚是无聊,本官便想着四处走走也不错。”
四处走走都走到山上去了?还远眺边关城防?
杨庆心中有疑惑却不好直接问,于是只得道:“谢大人好雅兴,恰好本官近日也无事,而且对于本地风光也略有了解,若是谢大人不嫌弃,不若就由下官带谢大人领略一番如何?”
谢良臣自是不会推脱,于是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笑道:“那就有劳杨大人了。”
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谋划
他是第一次到漠北, 谢良臣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赶路以及巡城之后,这才猛然发觉自己似乎疏忽了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此时的北地,与前世他的认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前世的北方, 虽然因为后面经济重心转向沿海而逐渐衰落,但是因为开国时为工业重镇,所以城建发展还是很不错的,或者说,在他那个时代,就没什么特别落后的城市, 所以各地看起来都差不多。
但是此时却不一样。
西北环境恶劣,西边多风沙,北边多风雪, 所以驻军条件可说极差。
不仅如此,这些地方的山路也十分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