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
多为蜿蜒小道,要运送物资多依赖骡马,板车、推车什么的几乎无法达到,也就是不能大规模、快速的运送物资。
如此情况下, 中原的防守重点却多在西北方向。
游牧民族几千年来都是中原大患, 便如汉朝、唐朝武力之强, 多次深入草原作战,甚至不乏将其纳入版图之中, 可是随着王朝国力衰弱,其又成心腹大患, 甚至延绵到了近代。
所以在海上列强还未逼近之时, 中原王朝的防守重点从来都是向北倾斜, 因此军事和经济双重的情况也成普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敦煌, 以前敦煌号称西域明珠,经济发展十分繁荣。
可是自中唐以后,安史之乱使吐蕃截断了路上丝绸之路,因此导致商贸由陆地转为海上,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随着商贸路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原来丝绸之路的沿线城池也跟着逐渐没落,人口减少,物资不丰。
此事乍一看只是地区经济做了转移,但实际影响绝不止于此。
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只要不是速胜速败,那么后勤补给便十分重要。
比如唐朝以前动不动就西出万里,打到中东去,似乎打仗十分容易,可是后来吐蕃截断路上丝绸之路后,宋朝便连打蒙古都费劲了。
这里头固然后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因,但是后勤补给也是大问题。
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若是要往前线补给人员、粮草,则耗时日久,甚至有时候根本来不及。
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容易的西出万里,便是因为那时路上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繁华,他们要补充物资根本不用从江南之地调运,而是直接从当地补给就行。
这就是经济和军事重心都在一地的好处。
后来丝绸之路改成了海上,所以从宋朝起,军事和经济重镇便分开了,所以宋朝打蒙古才会如此的艰难,因为后勤补给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谢良臣现在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觉得一味的发展海商而忽视西北算不上明智之举。
尤其是他在与许茂赶路期间,已然深刻认识到了朝廷调兵以及运粮的艰险,而这两日在开阳四处走动,他又发现了北地物资之匮乏,要就近筹措物资十分艰难。
杨庆见谢良臣一直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什么,几次想开口询问,最后却又忍住了。
直到见谢良臣出城之后一直骑马不停,似乎江往沽河而去,这才出声道:“谢大人,咱们这是要去哪?”
耳边风声烈烈,谢良臣见杨庆打马跟在后头,似乎有点跟不太上,于是放慢了马速。
转头回道:“前日我登燕然山,见开阳呈交城之势,两河一前一后,各端又有交点,虽是天险易守,但却有多数河道不甚宽阔,我想亲自去看看。”
交城之势便是指,开阳被前后的这两条河围起来了,四面都是水。
当然要两条大致平行的天然的湖泊河流形成这种地势,显然是不可能的,最多只会有一端是天然交叉,而另一端则为人工开凿,又或者两端都是人工开凿运河连接。
开阳前后的这两条河,便是由人工开凿令其合围,四面皆有水,只前面城门处设一吊桥可供通行。
两河位于开阳城两侧,谢良臣依次走访,发现河面皆平静,不仅水流缓慢,两岸地势亦平坦,与那种奔流的大江大河全不一样。
这种河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对方极易搭设浮桥来攻,好处就是因着地势开阔,要提前察觉对方举动也不难。
不过即便有天险,也只能防住对方小股部队,要是几十万大军来犯,这天险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未免对方气焰逐渐嚣张,过几年真派大股部队来夺城,他们便得找机会挫挫对方锐气。
北桑国侵扰边关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对方已然得手,受害之地正是百里之外的真定与甘南。
两城相距开阳大致百里之遥,虽看着路远,但是若骑兵神速,不到两日也可至此地,所以缓冲时间并不长。
所以最迟明年春天或者夏天,附近守军最好便将此二城夺回。
“杨大人,不知许将军现在何处?”回城的路上,谢良臣问杨庆。
自从进城之后许茂便不见了,既没派人来告知谢良臣他在何处,也没说明年的出兵计划。
可谢良臣却不能不问,就算他不插手打仗之事,但也要写折子回京向融景帝通报情况,否则最后倒霉的是他自己。
杨庆闻言有些为难,许茂将军脾气耿直,又兼一贯对谢良臣存有偏见,要是两人闹起来,他可是谁都不好劝。
但是他也知道不能一直晾着谢良臣,否则时间日久,对方还是要着恼。
“许将军前日已经率领一批人马赶往了真定城附近三十里扎营,谢大人要是想找许将军,恐怕得去中军大帐。”杨庆开口道。
“此时去真定?”谢良臣有点惊讶,毕竟现在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期,“许将军打算如何行动?”
若是对方现在就打算进攻,那么谢良臣至少得知道对方是如何想的,作战策略又是什么,否则别说帮忙了,就是写折子也是一问三不知。
杨庆当然也不知道,所以只能摇头:“老将军只吩咐我等看好粮草,以及不可擅动,至于他何有具体攻城计划,下官也不知道。”
听他说也不知道,谢良臣皱起了眉头,这人不是胡来吗?
他原本以为自己先给表明不插手的态度,对方安排好军务后,便是敷衍也得敷衍他一下,哪知竟是连说也不说一声。
于是第二天,谢良臣带上了一小队人马,也跟着去了营地。
在离中军大帐百米之外,谢良臣被拦了下来。
“你是何人,胆敢犯我营寨?!”
一群兵卒冲出,将谢良臣他们团团围住,其中为首的一个下头目喝问道。
“这是监军大人,还不速速让开!”未等谢良臣说话,护送他前来的兵士便催马上前,呵斥小兵退下。
听说是监军到了,那小头目将信将疑,毕竟毕竟谢良臣太年轻,甚至连胡子都没有,看着实在不像什么高官。
所以即便亲兵说是监军来了,那小头目还是令兵士严阵以待,而自己则派了人进寨子通报。
许茂正与手下副将商量进兵之事,听人禀告谢良臣来了,先是一愣,随后便拧了眉,不知道这书生不好好的待在开阳,跑到这里来添什么乱。
“老将军,现在怎么办?”史唐放下手中的地图,看向许茂。
许茂不想在这个关头横生枝节,也怕谢良臣打乱自己的计划,于是偏头朝自己的亲兵吩咐道:“你去告诉谢监军,就说此地危险非常,让他暂回开阳休整,前线军情,我会差人送去馆驿。”
亲兵领命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