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0
周德兴冷哼:“前十?你儿子是我儿子的手下败将。年纪小?你儿子是我们三人中唯一没有火焰袍的人,孤立他!”
汤和看了徐达一眼,然后不顾手上还有西瓜汁,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对,只有你儿子不是标儿手把手教导的第一批弟子!”
徐达脸一下子都黑了。
他立刻道:“老大!”
朱元璋用屁股挪动椅子,后退一步:“你叫老大也没用,规矩就是规矩。”
徐达道:“常葳、陈理、明升三人怎么就可以算作第一届!”
朱元璋道:“常葳成绩一直保持前五,标儿的学生们一起向标儿请愿为常葳发袍子。陈理和明升身份特殊。张士诚的儿子们将来也有袍子。你要不先去叛个国,然后投个降?”
徐达:“……”你信不信我他妈真的反了你!
朱元璋不信,徐达也不信。所以朱元璋继续吃瓜,徐达气得想揍人。
虽然后几届的学生也有袍子,但标儿手下第一批学生穿的袍子和后面人的袍子能一样吗!能一样吗!
徐达快被自己晚婚晚育气死了。我以前为什么就不想结婚呢!
周德兴扳回一城,肆意嘲笑徐达。
汤和原本和徐达一起嘲笑周德兴,现在也和周德兴一起嘲笑徐达。
反正都是兄弟,嘲笑谁汤和都开心。
朱元璋时不时煽风点火,就差没喊“打起来打起来,我要看血流成河”。
羽毛球场上,刘基和李善长因为一个球算不算分数也吵了起来。宋濂和叶琛正在劝架。
廖永安放下暖手炉,试着抽打陀螺,怎么抽都失败。
季仁寿和朱升站在正在敲东西的朱标身旁,好奇地询问这些器材的作用。
直到马秀英和李贞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扛着羊的李文忠和朱文正进来,他们才停止了吵闹,准备吃晚餐。
傍晚的时候,烤羊的篝火燃了起来。
天空中飘来了阴云,小雪纷纷扬扬落下,还未到地面,就被院子中的热气蒸腾。
朱标站起来,手放在眉前仰望天空:“今年北京的雪居然也来得这么早,好兆头啊。”
冬雪兆丰年。冬季有了这一场雪,就能冻死害虫,缓解春旱。
朱元璋双手拢在袖子中,肩膀还缩着,就像是畏寒的老农:“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嗯。”
父子二人抬头看了一会儿飘不下来的雪,然后相视一笑。
“看什么呢,过来吃饭了!”马秀英高声道。
“来了!”
洪武五年结束了。
……
洪武六年来了,按照虚岁,朱标已经十八岁。
至于周岁,他才十六,洪武六年十二月的时候才满十七。
“弱冠”的预言是看虚岁。朱元璋满意地看着自家的儿子,离儿子归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爹,你怎么还在北京,还不回去?”朱标嫌弃道。
朱标看爹,就像是看寒暑假回家的儿子一样。前几天他还稀罕得紧,现在就烦了。
朱元璋皱眉:“回去又有太多事。唉,干脆上奏陛下,让陛下把都城搬到北京来。”
朱标道:“你随意。不过现在最好别搬,因为南方还不安稳。”
北方还没怎么开发,南京的位置算是在中线上,适合南北调度。
北方有自己坐镇,南方有自家爹看着,才能镇住这剧烈变化下的大明江山。
朱元璋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只是抱怨而已。
“以文英的消息,今年他可能要和大越打起来。你两个哥哥都要去南边,北方你选什么人一起守?”朱元璋虽然心里已经定了名单,还是要先问过朱标。
北直隶是标儿的地盘,得选能配合标儿的人。
朱标道:“不是已经定了让徐叔叔来帮衬我吗?大明开国功臣第二第四都在北京坐镇,我还有什么不满意?”
可怜的徐叔叔,自家爹弄个“朱国瑞开国功臣第一”,真的不是因为自家爹想欺负徐叔叔吗?他可是记得,自家爹曾信誓旦旦,绝对不让徐叔叔进功臣前三。
大明开国皇帝居然如此和开国功臣开这种大玩笑,这个玩笑还通过了开国一众大臣的审核,没有人撞柱子死谏,这个大明绝对有问题。
朱元璋道:“他们俩虽然厉害,但年纪大了,不一定好使唤。”
朱标哭笑不得:“李叔叔就罢了,徐叔叔年纪还不大吧?好啦,有徐叔叔就够了。小将我这里又不缺。”
他带出的第一批学生虽然大部分毕业,但毕业后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北方受他调遣。
北方正好缺人,朱标便继续带着这群学生搞建设,只让几个特别出色的人去别人手下。
比如已经南下回到南方建造海军基地的汤和,手下就被塞了不少人。
未来大明的战场基本都在海上,这群学生将是大明第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海军将领。
朱元璋仍旧有些担心:“他们和你配合少,不如文正和文忠贴心。要不让文正或者文忠留下来一个?”
朱标摇头:“他们都想立功,我怎么能约束他们?趁着他们还能打,就多潇洒一下。将来他们打不动了,还是要来帮我干活的。”
朱标可不会放哥哥们一辈子在战场厮杀,大明也没有那么多仗打。
就算是正哥,朱标也会逼着他干活,一个都别想逃。
朱元璋皱眉:“真的不多选一个?”
朱标无奈极了:“要不,你让燕叔叔过来帮我?”
朱标终于选了一个人,朱元璋才满意。
朱元璋不仅让燕乾回到朱标身边,还把花云也派了来。
花云满脸疑惑:“陛下,我去干什么?”
朱元璋道:“你是个能打的文臣,可以给标儿当护卫。”
花云:“……”我不是文臣,我真的不是文臣!
但跟随标儿,花云还是很高兴的。
只要在标儿身边,他肯定不缺事做。
朱标这里确实不缺事做,但能让花云做的事挺少。
他接下来,要推广纺织机,将纺织工坊改成纺织厂。
纺织机械的改良一直在进行。华夏以前有过水力织布机,只是没有普及。
经过工匠们的琢磨,和纺织女工们的摸索,朱标得到了新的织布和纺纱工具。他不知道这些工具比起历史中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是好是坏,但织布的效率已经提高了五倍左右。经过近一步摸索和改良,织布的效率可以高达十倍。
朱标以前一直压抑着织布纺纱的产能,怕激起南方利益相关人的反扑。
现在他不怕了。有本事就反扑一个啊。
众所周知,当纺织业进入机械时代之后,有大批依靠土法织布的小手工业者失业,造成社会问题。
现在正好是推广纺织业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