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帝一问,也默默退了,心中不免道:太尉真是的,自己不肯丢人,害得我丢这老脸!

*

朝后。

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实恼火,忍不住击案对褚遂良呵道:“你府上就差那一百亩田!你瞧瞧这办的是什么事!”

褚遂良也满脸晦气:他当然不差那一百亩,但他这些年名下挂了不少良田,正好中间隔着这一百亩。

一打听,田主只是一个鸿胪寺译语人。

这不就……

“还请太尉帮我向陛下求情!”

褚遂良也感觉,这些宰辅里,陛下对他很一般。别说比不上对太尉,甚至还比不上对张行成这半个老师。

于是此事,褚遂良只能向长孙无忌求助。

长孙无忌捏了捏眉心:“我自会去给你求情,你自己也别忘了去御前请罪!此事可大可小,全在陛下心意。你也知陛下年轻,性子上来难免任性。若他实恼你,非要从重发落,只怕你要出去待个一两年。”

*

褚遂良满心懊丧去御前请罪时,正好看到脸上带着圆滑笑容迎出来的程公公。

这位程公公八面玲珑,此时就压低了声音对他道:“右仆射先回去吧,陛下这几日心情都不太好。”

“不太好?”

褚遂良今日过来,就做好了准备,从袖中取出沉甸甸的金饼,塞给小山。

因他以往自恃宰辅身份,从来没塞过钱,动作还很生疏。

小山收的倒是很熟练,然后压低了声音道:“陛下近来有一烦心事……”

*

听说皇帝是看上了感业寺一个才人所以心烦,褚遂良深觉自己倒霉:他说呢,皇帝一向性情最温厚,以往对他们这些老臣都很客气。这次不过一百亩地,就发了如此大的脾气,原来是自己撞上了皇帝的烦心期。

对褚遂良来说,陛下后宫微末小事,跟自己的官位相比,简直不需要选择。

可惜他也做不了主,连忙出宫跟长孙无忌商议。

长孙无忌一听便要拒绝:从感业寺接人进宫,这怎么行!

但见褚遂良在跟前一脸焦急,只好长叹道:“若只是先前掖庭里的一个才人,陛下非惦记着,便由着他吧!”先将陛下哄高兴些也好。

“只是此事不好听,对外只道,陛下幼时多病,现为陛下安康计,特择一命格相合女子,入宫伺候罢了。”

“将那什么才人的生辰八字,送去太史局。”

“与太史令道,出一份八字合宜的文书。”

*

太史局。

姜沃接到了长孙太尉的吩咐,以及一份熟悉的生辰八字。

她唇边含笑。

一笔一划写下‘吉语’。

姜沃实在欢喜,这张‘邀请函’是她来写。

她终于等到——

她的君王入局了。!

第81章 如沐春风

中书省位于太极殿之西。

姜沃穿过延明门,就见中书省宏丽阔朗的署衙。

中书省佐天子掌天下大政诏令,一道道诏书制文在这里拟成,传于天下。只走到这里,看到巍峨高台,看到来往匆忙的朝臣,就觉肃穆。

姜沃来到大堂,将长孙太尉交代的公务交给大堂内专门负责传信的小吏,然后候在大堂一侧。

偶尔有相熟的礼部或是太常寺官员走过,彼此见礼寒暄两句。

*

长孙无忌仍是在跟褚遂良相谈。

这是事发后第三日,两人在谈的是,此事估计难一笔勾销小事化无。顶多是大事化小,请陛下从轻发落。

既然总得发落一二,那就要算好发落去哪里,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正谈着,见有小吏叩门,送上太史局的公文。

长孙无忌示意小吏将两份公文搁在桌上,等他有空再用印——各衙署间的公文,多是一式两份。

譬如太史局算过的吉期要送往礼部,都是一出两份,由接手此公文的官员押字留章,一份留在礼部,一份再送回太史局——以免万一将来出了差错,彼此来回推诿,要各自留档。

长孙无忌每日要押字用印的公文太多,他摆手让那小吏下去,那小吏一犹豫:“太尉,这公文是太史令亲自送来的。”

长孙无忌一顿,思虑了下后才点头道:“那让她进来吧。”

与以往给太史局的明确公务不同,这次他给太史局的只有一封语焉不详的手书,让太史令为一个女子的生辰八字写个‘命格相宜’的批命。

这样含糊的吩咐,想来太史局有些不安,生恐将来担责受过,所以特来面送公文。

褚遂良也自以为明白太史局的顾虑,还在旁道:“袁李二人后,这位太史令虽年轻,倒也是个谨慎人。”

果然,只见这位年轻太史令进门,无可挑剔行过礼,然后沉静道:“恐有不妥当处,若等人传话,不如下官亲来聆太尉教诲。”

长孙无忌拿起那份‘批命公文’,随意扫了两眼,见都是些花团锦簇的吉利话,就颔首,当面取过印在公文上盖了,又亲笔押字。

这才对姜沃道:“

不必多虑,就如此罢。”言下之意,不该你问的别多问,别打听也别声张,直接拿去归档就是了。

姜沃上前双手接过公文,恭敬道:“是。下官明白了。”然后果然一句话不多说,直接告退。

长孙无忌对她的态度颇为满意。

说来,这位太史令,算是朝中年轻官员里,他比较欣赏的一类人了——

虽说长孙无忌自身性傲爱揽权专断,但他却不喜同样性子的同僚,更喜沉稳谦和的朝臣。

长孙无忌眼里,姜沃便是如此。

她是两位仙师坚持要收的徒弟,这些年也确实有机缘,由她而起的诸如火药、棉花、矿灯等物,长孙无忌都见过,甚至棉布现在身上就用着。

有此等机缘,却不见骄矜,最难得的是不见抢功揽功,而是将机缘所得,俱上禀朝廷,各归有司。

尤其是火药事后,听说她跟师父李淳风是冒着被炸的风险,才将最后的方子配成,高句丽一战火药也大有奇效。

可此后也从不见这位太史令提起此功,以此邀名邀赏。

甚至有年元宵灯会,李勣见到烟火,主动提起当日九成宫山林内研制火药的辛苦,这位太史令还笑谦了两句,道不觉辛劳,只要有助于大唐与陛下便足矣。

长孙无忌当时便在心中评定:不错,是个难得的赤心为国的朝臣。

长孙无忌甚至想过,这若是个儿郎,背后无家族却有两位仙师,他说不定真愿意培养一下收做己用。可惜,是个小娘子,那今生在太史局做些测算吉凶天象事,便到头了。

于是今日见她进退有度,不该问的一点也不多问,长孙无忌还似可惜似赞叹道了一句:“年轻一辈里,倒是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