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漂亮……”
他低声喃喃。
傅掩雪没有挣脱。
第41章 少年人一样天真的残忍
杨持并没有回答,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傅掩诤的问题。
傅掩雪对他的看法,往好听一点说是养成了依赖,往难听一点说就是扔了也不可惜。杨持可以在傅掩雪面前丢这个人,但是面对别人,哪怕是傅掩雪的亲哥哥,他也不愿意过多阐述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和纠葛。
没出过山,不代表杨持不知世故,在被时间摔打的过程中,虽谈不上已经金刚不坏百毒不侵,杨持也认为自己不算一个玻璃心的人。若不是真心喜欢,那他则不会被傅掩雪伤。可感情就是这样一码事,哪怕是心被划了两刀,又再补了几枪,甚至碎无可碎,他还是喜欢傅掩雪。
“其实,我对你的存在并不意外。小雪从小就让人省心,叛逆期迟一点来,想要一点新鲜感,玩点不一样的东西,再正常不过。”傅掩诤坐在侧边沙发,他不急不缓,“我意外的是,‘你’存在的时间。”
杨持依然笑着,不卑不亢:“傅大少,您这句话,我已经从很多人嘴里听过了。”
就连杨持自己都捉摸不透,傅掩雪为何总是对他忽冷忽热。对他的好的时候,就像现在,会帮他安排孩子们的假期;对他冷的时候,言语的轻蔑,对杨舒景的优先权,毫不掩饰。
或许就像傅掩诤所言,傅掩雪到了“叛逆期”,拥有少年人一样天真的残忍。
傅掩雪从没想过掩饰他的冷淡,在他眼中,这一切都顺理成章。
“你现在是在给向家人做事吧。”傅掩诤直道,“你能拒绝小雪的安排,倒是有几分骨气。但是希望你明白,不论你给谁做事,身处哪个营帐,都不能做出任何伤害小雪的事。”
傅掩诤不苟言笑,端的是一副冷峻疏离的做派,言语之间却流露出对弟弟的拳拳爱护之心。话是极刺耳的,杨持并不责怪。他若是有个弟弟或是妹妹,对其的疼爱或许不会比傅掩诤少分毫。
“我不会伤害小雪。”杨持的目光落在傅掩雪身上,尽管他们之间的心意永远无法相通,他也不会做出任何有悖于心的决断,“从前,现在,将来,我永远都不会伤害他。”
“希望你说到做到。”
傅掩诤说话的语气不重,可依然具有浓重的压迫气息,他打量着杨持,就像打量着无数个曾经考核过的人们一样。只是这一次,他需要衡量的并非杨持的工作能力,而是一颗不会背叛自己弟弟的、纯洁无瑕的心。
“在关于小雪的事情上,我从不说谎。”杨持的回答,既像是对傅掩诤的承诺,又像是对自己的呢喃。
“是吗?”傅掩诤淡然反问道,“希望这一次,你不会再抛弃小雪。”
杨持浑身一僵。
傅掩诤却依然是那般云淡风轻的语气,只是说起来的,是杨持不要想要回望的往事:“小雪保护你,不让我调查你,我当然尊重他的意愿。但你的名字掩藏不住,我自然也就想起来你是救了小雪的人。当初,你本来有机会出山陪着小雪,可你把机会让给另外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小雪的欺骗和蒙蔽?”
傅掩诤的双眸深沉,并非如傅掩雪一般的秋水灵动,更似一汪潭水,深不见底。
“如果站在歌功颂德的角度,我很赞赏你的无私和付出。但是站在一个哥哥的角度,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一点,你能履行方才的诺言。”
杨持木讷站在原地,不知傅掩诤何时离开。
他曾经认为只需要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那便是最好的安排,可傅掩诤说得不错,他的确成全了自己,而“剥夺”了傅掩雪了解真相的权利。
只是,现在再谈论这些,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没有陪伴傅掩雪长大,当然也没有获得被爱的资格。
而他放弃这一切的那一年,也不过是在懵懂青涩的,人生的第十一年。
傅掩雪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杨持照顾了他一天,第二天便有了极大的起色。
尽管杨持得知了是傅掩雪给杨舒景拉的关系,但是他并不会挑明,站在傅掩雪的角度,为杨舒景做这些事是理所应当,而他就算说出来,也不过是自讨没趣,难道还指望傅掩雪为他去易寻笙面前说两句吗?
杨持自知并非得了气运的小说主角,便不会做白日梦。
倒是傅掩雪,得知自家大哥来过之后,神情变得些许怪异,又连忙追问杨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杨持吹了吹热汤,确保不会烫伤傅掩雪之后,才掐头去尾把和傅掩诤的对话内容说了一遍。
傅掩雪欲言又止了好几遍,最后只是摸了摸杨持的脸。
那双眼睛,不知道看的是杨持,还是透过杨持在看别人。
杨持在家陪了傅掩雪两天,第三天一早杨敏敏打来电话,问杨持有没有空闲,说临近端午,想要和杨持一起过节日,又说他们这几日承蒙石杏哥哥照顾,想要给神秘“姐姐”当面道谢。
傅掩雪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性子,约莫是那天大发慈悲,挥挥手就帮了这个忙。拒绝孩子们的要求是如此过分残忍,杨持思来想去,还是在早餐时试探了傅掩雪几句,果然,傅掩雪只说了不必这样麻烦,他不需要特殊的感谢。
杨持免不了失落,到画廊门口才勉强调整好状态。
向繁和安盈今天都不在,画廊中的氛围更为紧张,杨持换了新身份,换了新工位,这一切都像是成为杨舒景谬论的佐证。窃窃私语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嗡嗡嗡无孔不入,又在杨持转过眼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杨持没心情计较这些闲言碎语,生活上,光是为了傅掩雪和孩子们的事情就足够他挂念,而工作上,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步——易寻笙——他还没有攻克成功。
孟堪给出的主题是亲情。这道题看着简单,但是鲜少有画家能够精妙地描绘出亲情的复杂本质,而易寻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易寻笙的确有着人们固有印象中的“天才通病”:冷漠、古怪。
想要用小恩小惠来打动对方,大多数时候只能适得其反。
那么……只能找出对方的“需求”。
易寻笙这样的人不会缺钱,便只能从其他的方向进行攻破:原生家庭,人际关系,自我突破。前两个领域,以杨持现今的能力尚不能接触,那么,最后一个……
杨持不断翻阅着易寻笙的作品集。
易寻笙这些年公开的作品,明面上的主题各异,但是内在都无法脱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一深刻核心。而他发表的时间,多集中在少年至青年的过渡期,近两年的作品水准依然很高,但是公开的部分却并不多。
平凡的人会遇到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