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
里是否会埋下更多荀家子孙的尸骨?
崇煦怎么可能不想回到北方?
他抬头望向北方,视线被钟山阻碍。钟山之上,绿意盎然,云雾缓缓西行。浓绿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可是崇煦感受到了沉沉死气。录公与门阀朝臣不愿意北还,北方不是他们的故土。
作为统一了天下的庄宗的儿子,难道他就从没有过一点点野心吗?他怎么可能从未有过凌云壮志。如今,现实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他是否还要继续忍让。距上次北伐,已有五年了。
回宫之后,黄昏时分,崇煦去了宫中的建章殿旧址,他的父亲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征服的痕迹。长安的宫城叫做太极宫,建业的宫城就叫宫城。绍德四年,尚为皇太弟的庄宗收复南方,攻入了建业的宫城,庄宗拆毁了建业宫城的主殿建章殿,在灰烬中混入粗盐,建章殿自此荒废,旧址上寸草不生。
一片荒土。建章殿旧址如同一块无法愈合地伤疤,突兀地生长在绿树环绕的宫城中。这道伤疤是庄宗对所有南朝朝臣的警示。
二百多年前,天下分崩之时,南方曾短暂地分裂为江南国、南越国、楚国、蜀国诸国。在南方诸国中,江南国末代国主自京口迁都至建业,以建业为都城,修建皇宫,建业如今的宫城正是在此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末代江南国主性情暴虐,多次在国境内灭佛,最终江南国国破。江南国末代国主灭佛而国破,南沈末代皇帝伪帝也曾灭佛,他因国破而灭佛。
绍德四年,庄宗带兵自北攻入建业,沈伪帝南逃。伪帝度过朱雀航后,在长干里一间佛寺中过夜,夜中回望宫城,看到了火光。一场大火几乎照亮了北方的天际,伪帝看着火光,失声痛哭,抽剑闯入佛殿,劈砍壁画,大喊:“无耻神佛,竟作壁上观!”
传说壁画中的神佛被砍伤处流出了鲜血。
庄宗很快就带军渡过了秦淮河,军队围困佛寺。伪帝亲手杀了自己的皇后、妃子、儿子、女儿……最后在佛殿中自刎而死。
庄宗手下的士兵看到血迹从佛寺的大门后渗了出来,他带人撞开佛寺的大门,在无边的寂静中,庄宗看到了一条血红色的蛇。佛寺殿中壁画上流下的血,和死人的血混在一起,变成了一条血蛇,蜿蜒着滑向佛寺的大门。
庄宗曾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讲述自己收复南朝的经历,他说自己一脚踩死了那条血蛇。
崇恺说自己也会像父亲那样勇猛,毫不犹豫,一脚踩死那条血蛇,踩得它死透了,不敢再作祟。
崇煦呢……崇煦那时十一岁,他记得自己被吓得不敢说话。
那条血蛇……应该很粗吧,得有含元殿的柱子那么粗,蛇信一吐,煞气逼人。崇煦觉得它可能还会口吐人言,一旦叫了人的名字,人应答了,即使相隔万里,它也会把人找到、吞掉……
“阿煦、阿煦!”哥哥叫他的名字,然后笑话他胆小,笑话完他又说:“阿煦怕什么,我把你护在身后。我会把那条蛇杀了,你不怕它。”
哥哥。二哥崇恺,他唯一的兄长,曾说过要把他护在身后的兄长……他们这对亲兄弟之间,为什么最终充满了防备的裂痕?二哥想做皇帝,可是最后也只是太子。
他当了皇帝。
天色黑了下来,夜晚异常岑寂。崇煦忽然怀念起了自己的孩提时代,那时他尚且不知道,命运要如何离间他与亲人的感情,又将夺走他的亲人,他的母亲、长姐、父亲、哥哥、子女……
他回到自己的宫殿中,给妹妹崇幻写了一封信——崇幻是他唯一活在世上的手足了,他有时不知道该恨上天夺走了他太多的亲人,还是该道一声谢,感谢老天,至少把崇幻留给了他。
他不能离开建业。崇幻镇守在北扬州,轻易不能离开江北。和庆大长公主去世,她没能回建业。
崇煦记得,远在长安的太极宫中,有一座宫殿,叫延嘉殿。和庆大长公主尚且做长公主时,如果要入宫,过夜不出,就会住在延嘉殿。延嘉殿里有一扇屏风,屏风上画了渔人入山遇仙故事。
崇煦和妹妹崇幻年少时,看不懂屏风上画的是什么,他们两个玩心大起,一起拿笔给屏风上的人都加了胡子,然后问宫人好不好看。宫人给他们两个讲屏风上的故事,那故事名叫《逆水》。
《逆水》是个很奇怪的故事,迷离惝恍,奇之又奇——因为太奇怪了,崇煦听不懂,越听不懂越着迷,所以反而记住了它。如今他似乎读懂了这个故事:
很久之前,句容有一个渔人,有一天早起顺着河水乘船去打渔,因为水上起雾,迷了路。鱼鹰从水里叼起来一个紫色的东西,渔人发现那是桐花,于是他猜山里或许有一棵很大的桐花树。
渔人曾听说凤凰会栖息在桐花树上,他觉得这次迷路或许是一次遇仙的机会,于是不辞辛劳逆水而上,去寻找桐花树。他划着船走了很久,最终发现了一个山洞。他舍下船走进山洞,摸索着走出了漆黑的山洞,洞外没有神仙和桐花树,只有茅草屋和田地,渔人看着那茅草屋觉得很熟悉,走近了发现那就是自己的家。
他走进家里,期待着遇见仙子,然而推开门只遇到了父母和妹妹。
渔人觉得自己受了欺骗,费了力气却没有遇到神仙,转头就要去寻找山洞,想要钻进山洞里重新走一遍那条路,然而他到处都找不到山洞,再回头时,发现连自己家的茅草屋都没有了,父母和妹妹也没有了,他这才想起来,他的父母已经过世了,妹妹在兵乱中失踪了。原来关于家人,他只剩下了坟。
渔人大哭着寻找回家的路,翻越一座座山,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村子,却发现自己村子里的年轻人不认识自己,他以为自己在山中迷失了三天,村里却说人间已经过了三十年。寻仙未果,人间已经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
崇煦在登基后,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逆水》或许是一个讲反悔的故事。人在时间的长河里走,无法回头。
那黑暗的山洞,就像命运。人追寻命运,在时间的河流中求索……渔人孜孜求索,钻出山洞,看到了不想要的东西,他不珍视眼前的东西,以为重新钻一遍山洞,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然而命运不能重来,一旦他反悔,他就连本来能得到的东西,也失去了。他失去了家人。
崇煦好像也钻进了山洞,第一次钻出山洞时,皇位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不是他想要的。可他不敢反悔,他绝不反悔。他怕一反悔,就什么都没了……
只剩下坟。
他要牢牢护住自己的家人。他无法再退缩不前了。他似乎又看见了落日余晖中寸草不生的建章殿旧址……他姓荀,他希望自己能恢复父祖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