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5
字一顿地说道:“凡我西凉将士,于战场之上为国捐躯者,其军功翻倍计算,全部兑换为田产家业,交予其家人。其父母,由官府按月发放奉养金,直至终老。其妻,官府发放双倍抚恤金,若愿改嫁,无人可阻,嫁妆由官府置办。若守节,官府奉养其终身。其子女,无论男女,全部免费进入草堂官学,由最好的老师教导,直至成年!”
“总而言之,一句话,”谢乔加重了语气,“你为西凉死,西凉养你全家!养你父母,养你妻儿!让你的孩子,成为知书达理的体面人!”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西凉城最中心的鼓楼广场,以及各个交通要道的墙壁上,都被贴上了数十张用最大号字体书写的巨大告示。
崭新的白麻纸,浓黑的墨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
“当!当!当!”
沉浑的钟声响彻全城,那是召集民众的信号。许多人带着疑惑和几分不安,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很快,广场上便人山人海。高高的石台上,站着几位口齿伶俐的官吏和城里最有名的说书人。他们身后,单全披着一身崭新的玄甲,如一尊铁塔般矗立,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人群。
“肃静!肃静!主公有新政颁布!事关我西凉每一位百姓的切身福祉!”一名官吏清了清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大喊。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成千上万双眼睛
,齐齐望向高台。
官吏开始逐字逐句地宣读告示上的内容,他的声音庄重而清晰。但条文毕竟晦涩,许多百姓听得一知半解。随即,那些说书人便接过了话头,他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三条新政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地讲给所有人听。
“……诸位乡亲听好了!主公说了,以后当兵打仗,那叫挣军功!杀一个敌人,就有一分!攒够十分,就能换一亩上好的水浇地!自家的地!传给子孙后代的地!”
人群一开始是死一般的寂静,紧接着,窃窃私语声如同被点燃的引线,迅速蔓延开来。
“杀十个敌人就换一亩地?真的假的?”一个年轻的铁匠瞪圆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下意识地捏了捏自己粗壮的臂膀。
“五年……五年就能退伍?”人群中,一个拄着拐杖、跛了一只脚的老兵激动得浑身发抖,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退伍还给田、给商铺?残了废了官府还管一辈子?老天爷啊……俺当年要是……”他说着,泣不成声。
当说书人讲到第三条,那石破天惊的抚恤政策时,整个广场陷入了一种震撼的沉默。死亡的恐惧依然存在,但那种死后家人伶仃无靠、孤儿寡母受人欺凌的绝望,却仿佛被一道坚不可摧的金色屏障,牢牢地挡在了外面。
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的妇人,她们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或是牵着丈夫的衣角,眼泪无声地滑落。她们害怕战争,害怕失去丈夫,但她们更害怕丈夫死后,孩子活得不如一条狗。而现在,谢乔给了她们一个选择,一个用丈夫的牺牲,去换取孩子成为“体面人”的可能。
“官爷!俺……俺就问一句!”人群中,一个粗豪的嗓门猛地炸响,正是前几天被单全拦下的那个壮汉。他挤出人群,仰着布满汗珠的脸,大声喊道:“你们说的这些,比唱的还好听!可万一……万一你们不认账咋办?到时候我们人死了,找谁说理去!”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承诺再好,兑现不了也是白搭。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高台之上。
高台上的单全,向前一步,亲自接过话头。他运足了丹田气,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整个空地上空回荡:“我!单全!以我项上人头担保!”
他“锵”的一声拔出腰间佩刀,刀锋在晨光下闪着慑人的寒芒。
“所有政策,白纸黑字,主公印信俱在!就贴在那里,谁都可以去看!若有一条不兑现,你们就来这鼓楼下,砍我的脑袋!我单全,说到做到!”
这番以性命为注的誓言,如同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最后一丝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人群,彻底沸腾了!
“俺去!”那壮汉第一个撕心裂肺地吼了出来,他拨开身前的人,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向广场边临时设立的招募点,“给俺报名!俺不为别的!就为给俺那刚满周岁的娃儿,挣一个能读书识字的前程!让他以后不用像俺一样,只会出傻力气!”
他的吼声像是一颗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引爆了全场!
“算我一个!他娘的,与其窝窝囊囊种一辈子地,看天吃饭,不如去战场上搏个封妻荫子!”一个汉子吼道。
“还有我!我爹当年就是打仗死的,抚恤金连口薄皮棺材都买不起!要是早有这政策,我娘何至于积劳成疾,那么早就累死了!我参军!给我爹娘争口气!”一个眼眶通红的青年嘶喊着。
“俺也去!”
“给我留个位置!”
原先门可罗雀的招募点前,瞬间排起了十几条长龙。那些曾经对征兵告示绕道而行的精壮汉子,此刻一个个双眼放光,赤红着脸,拼命地往前挤,生怕落在了别人后面。他们不再讨论安稳和危险,而是激动地讨论着军功,讨论着田地,讨论着如何用自己的血汗,为家人,为子孙,挣下一个光芒万丈的未来。
单全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那股汹涌的人潮,看着那一张张激动而坚毅的脸庞,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熱血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的毛孔都在舒张。
他仿佛看到的不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一支即将诞生的、虎狼之师的雏形。他缓缓转过身,望向城中主公府邸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震撼。
他的主公,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募兵的难题。
她是用无与伦比的魄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定义了战争与牺牲的价值,用一份沉甸甸的契约,将无数颗卑微而渴望改变命运的心,与西凉这个名字,与她的雄心壮志,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
预备役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冲锋陷阵的前线军队、粮草军需、治理的文吏、军医药品、源源不断的预备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战争即将发动,谢乔将目光瞄准了她的第一个目标。
自然是与榆安城仅仅百里的敦煌城,敦煌郡的郡治所在。
敦煌城谢乔去过数次,敦煌太守没有什么作为,依然是低矮的土石城墙,防守薄弱。
拿下这座城,几乎可以将她的西凉版图扩大三分之一。而一旦治所被拿下,敦煌的其余县,自然也就丧失了抵抗。
第一仗,要打得漂亮。
为了这场仗,即将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