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6
正好阿里不哥后裔想要夺忽必烈后裔,即残元皇族的权。这些展现了自己勇武的小部落首领,迅速被他们收编。
阿里不哥后裔的部落兵力扩充,引起残元皇族的警惕。
他们也立刻收编北逃的部落青壮年,以免阿里不哥后裔反叛。
残元皇族和阿里不哥后裔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不听警告、坚持东迁的瓦剌部落。这促使他们更疯狂地吸纳小部落的青壮年骑兵。
但能吃的粮食就那么多。他们将口粮、帐篷、牛羊赐予了失去一切的北逃部落,那么他们自身统治下的百姓就会失去口粮、帐篷、牛羊。
此刻,残元皇族只能抛弃中原皇帝和太子的外皮,回归残暴的草原奴隶主,将不能为他们制造利益的“奴隶”悉数抛弃。
老弱病残,都成了草原上飞禽走兽的冬季食粮。
如此残忍的事,让跟随残元朝廷北逃的官员无法接受。
残元朝廷的官员大多接受了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有再多不足,至少给了他们身为人的道德底线。比如饥荒的时候,他们好一点就赈灾,坏一点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再坏的官员,也没有做过“既然粮食百姓不够吃,那就杀一批百姓就好”的事。
这就是封建社会对比奴隶社会的先进性。
元朝官员纷纷谏言,他们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会稍稍麻烦一点,但至少在道德上不会如此恶劣。
比如,这些老弱病残可以为贵族做工,每日给口粮。哪怕最终他们被累死,至少比直接将他们杀死强。
可残元皇族为了能在草原部落中稳固“蒙古王”的位置,连这点麻烦都不肯背。
青壮牧民既能成为骑兵,也能为他们干活。他们为何要耗费粮食让这些老弱病残活下去?
有些元朝官员再次放低底线。
能当骑兵的青壮牧民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的样子,能不能把年龄放宽一点,三四十岁也能干许多活。养活这些人,只需要贵族们每日少吃一只羊。
甚至大贵族们吃剩的东西加上水和干草,就能养活许多人。
残元皇族告诉跟随他们北逃到草原的官吏们,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中原,贵族将自己吃剩的东西给百姓,会被人歌功颂德;但在草原,只有勇士才配吃贵族们吃剩的东西。
贵族吃一遍,勇士吃一遍,剩下的喂给牛羊,喂给草原的猛禽野兽,也不能给卑贱的牧民中没有用处的人吃。
谁如果这样做,就会失去“民心”。
跟随皇帝和太子北逃的官员们这才恍然发现,当他们来到草原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
残元已经不是大元,而是蒙古了。
朱文正十日后满载而归。
他们的刀都换了一批,变成了草原部落的武器。
陈标为他们庆功,并送了一批牛羊和毛皮回应天报喜,顺便向朝廷乞讨。
看我们北平多可怜,屯田吃不饱肚子,还要惨遭草原部落劫掠,求朝廷明年多运点漕粮。
饿谁也不能饿边疆将士,否则谁来戍边!
至于打云南和扫平匪患也需要钱粮,陈标可管不了。他是北平知府,他只管北平的事,只负责让北平的百姓和将士吃饱肚子。其他地方的事,由他们的地方官去考虑。
朱元璋左手陈标哭穷的奏折,右手陈标给亲爹的厚颜无耻的家书,骂道:“你等着!等你及冠,我就退位当太上皇,等你自己头疼去!”
马秀英哭笑不得:“国瑞,标儿弱冠时你也不老,让标儿多休息几年。他说不准会怨你好几年,你总要让标儿消消气。”
朱元璋继续骂道:“消什么气!给他当皇帝,他还和我生气?!”
马秀英道:“当然,他肯定和你生气。”
朱元璋:“……”
朱元璋转移话题,双手使劲抓挠头发:“为什么当皇帝后有这么多麻烦事!我哪有那么多钱粮!难道要学大元印纸钞,先让百姓救济一下?”
马秀英道:“标儿不是在想办法吗?或许我们能从海外运粮。”
朱元璋叹气:“海外运粮的成本多高啊。从南方运到北方的漕粮都只余十之二三,从更遥远的地方买来的粮食,真的能抵得过耗费吗?”
马秀英道:“金银珠宝又不能吃,哪怕只能留下十之一二,能解得了燃眉之急,就是赚。”
朱元璋想着从北平运来的大批珍宝,强忍着心疼道:“说的、说的也是啊。算了,现在苦一苦百姓,等标儿登基之后就是给标儿制造麻烦。还是我们自己苦吧。”
马秀英开玩笑道:“我们一家人能用多少东西?只要你不养后宫三千,子孙成群。”
朱元璋没好气道:“我就算想养,最后不还是变成标儿给我养?标儿气性那么大,肯定会气出病来。”
朱元璋一脸唏嘘。
自从标儿开始赚钱之后,他打天下的钱至少有一半都靠标儿赚。虽然陈家用的“朱元璋的资源”,但如何用这些资源,都是陈标说了算,他再安排李善长等人执行。
他对许多下属说他们是“萧何”,但连李善长自己都清楚,大明开国功臣中最像萧何的人,就是标儿。
直到常遇春成为屯田元帅之后,才抢了标儿一半萧何的功劳。
这天下谁不知道,陈家就是朱家王朝的钱袋子?
所以现在天天有人阴阳怪气陈家,还有人编童谣,唱“朱家的权陈家的钱”,“朱家的皇帝陈家的天下”。
如果陈国瑞不是他自己,恐怕陈家就要遭遇大明开国皇帝兔死狗烹了。
想起最近应天传唱的歌谣,朱元璋又是一肚子气。
他很担心陈标会听到这些歌谣,起了无谓的担忧,影响心情。
还好他远远的把儿子送到北平,暂时不会被这些小人伎俩影响。
……
陈标不知道应天中已经有人开始上陈家的眼药。
这些上眼药的人中,除了恨着陈家的大明的曾经的敌人,还有许多大明的功臣。
嫉妒,是人类不可避免之罪。
正月来临,陈标咬牙弄了一批火药做成烟花,给北平的老百姓过了一个热闹年。
北平从元朝的大都变成了明朝的边疆,百姓们的心态难免不平衡。这些不平衡,会让许多原本日子过得很好,不用担心饿死的人怀念大元,威胁北平安全。
大部分人都是庸俗之人,只会看着自己的利益。陈标不能指望所有人的人都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足够的远见,只能自己努力,让北平大部分百姓都认为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不要怀念已经逝去的大元。
曾经濒临饿死的百姓每日都有一口饭吃,曾经能吃到撑的百姓也有烟花看、有来自南方和海外的珍宝可以买。每个阶层